十日扁舟上,家山滞望中。
为怜乡国路,不恨石尤风。
鸥泛秋江白,霞烧晚树红。
从兹姜被意,竟夕与谁同。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日的荻港停留时所做。
泊荻港
十日扁舟上,家山滞望中。
为怜乡国路,不恨石尤风。
鸥泛秋江白,霞烧晚树红。
从兹姜被意,竟夕与谁同。
注释:
- 泊:停泊。
- 扁舟:小船。
- 家山:指作者家乡,故乡。
- 滞望中:滞留在观望之中,即因思乡而久久驻足。
- 为怜:因为(因)怜悯、同情。这里指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国路:国家的道路,指回家的路。
- 石尤风:一种迷信说法,认为石尤风是石神的怨气化作的一种恶风,能伤人。这里比喻家乡的路途险恶。
- 鸥泛:大雁飞过。
- 霞烧:夕阳的余晖映红了天空。
- 姜被意:姜被风吹动的样子。这里的“姜”指的是秋天落叶的姜科植物,其叶片被风吹散后,像被覆盖着一层薄被,随风飘散。姜被意,形容秋叶纷飞的景象。
- 竟夕:整整一个晚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荻港泊船期间,因思乡心切而久久驻足的情景。首句“十日扁舟上”,点明了诗人泊船的时间和方式——十天的时间里,他驾驶着一叶扁舟停留在荻港。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因思乡而不能归家的痛苦。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家山滞望中”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滞留在观望之中,因思乡而久久驻足的心境。
诗人接下来通过“为怜乡国路,不恨石尤风”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家乡道路艰难的感慨以及对家乡风物的无限喜爱。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也体现了他对家乡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第三联“鸥泛秋江白,霞烧晚树红”则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荻港秋日的自然美景。诗人通过观察大雁飞过的秋江和晚树被夕阳映红的场景,将荻港的秋天描绘得如诗如画。这一联充分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景色的深切眷恋。
最后一句“从兹姜被意,竟夕与谁同”则是诗人对自己独自在荻港度过漫长夜晚的孤独感受的表达。这里的“姜被意”指的是秋天落叶纷飞的景象,而“与谁同”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一个夜晚里所感受到的孤独寂寞。整首诗歌通过对荻港秋景的描绘和对自身情感的体验,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