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蒙与薜荔,俱生松朴间。
相与谋所丽,唐蒙论何偏。
谓朴不材木,惟松堪周旋。
茯苓产其下,雨师食而仙。
其膏化琥珀,贵重齐琅玕。
老干耸霄汉,疏叶响管弦。
薜荔咥咥笑,掉头不谓然。
山以金被凿,石以玉受镌。
有美不自蔽,安得终天年。
彼且困斤斧,何况能我全。
朝来果见伐,唐蒙亦死焉。
顾视荔与朴,柯叶仍纠缠。

【诗句释义】

唐蒙与薜荔,俱生松朴间。唐蒙指的是唐朝的使者李舒园,而薛荔是一种植物。这句话表明了唐蒙和薜荔都在松树的茂密树林中生长。

相与谋所丽,唐蒙论何偏。他们共同商议如何美化这片土地,唐蒙认为松树是最好的选择。

谓朴不材木,惟松堪周旋。他批评那些认为柏木是无用之物的人,认为只有松树才适合在这个地方使用。

茯苓产其下,雨师食而仙。这里的“茯苓”可能是指一种珍贵的药材,而“雨师”则可能是指掌管雨水的神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松树下长出了茯苓,雨神吃了它就能变成神仙。

其膏化琥珀,贵重齐琅玕。这里的“膏”可能是指松树的树脂,而“琥珀”和“琅玕”都是珍贵的宝石,因此这句话表示:松树的树脂经过加工后可以制成珍贵如琥珀、琅玕的宝物。

老干耸霄汉,疏叶响管弦。这句描述了松树高大挺拔的姿态和树叶随风摇曳的声音,如同管弦乐器般悦耳动听。

薜荔咥咥笑,掉头不谓然。这里的“咥咥笑”可能是形容薜荔嘲笑松树的态度。然而,这句话中的“掉头不谓然”可能是指薛荔并没有真正地嘲笑松树,而是只是表面上表现出一副不屑的神情。

山以金被凿,石以玉受镌。这句意味着山峦被挖掘得如同镶嵌着金子一般,而石头也接受了雕刻的加工。这可能是在描绘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

有美不自蔽,安得终天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自然的美是无需遮掩的,如果人们能够欣赏到这种美,就不会受到岁月的摧残,能够拥有永恒的生命。

彼且困斤斧,何况能我全。这句可能是在表达:即使大自然的美会受到破坏,那么人类又怎能长久保全自己的美好呢?这里暗示了人类对大自然美的破坏和对自身美好的担忧。

朝来果见伐,唐蒙亦死焉。这句话告诉我们:今天果然看到了砍伐树木的行为,而唐蒙也因此而死。这是在警示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不要过度开发利用。

顾视荔与朴,柯叶仍纠缠。最后一句可能是在回忆过去的情景,看到曾经茂盛的树木如今已变得稀疏,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无情。同时也可能是在反思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醒人们要珍爱自然、保护环境。

【译文】

唐蒙和薜荔,同生于松木之间。唐蒙指的是唐朝的一位使者李舒园,而薜荔是一种植物。

唐蒙和薜荔都试图美化这片土地,唐蒙认为松树是最好的选择。他认为松树不仅长得高大挺拔,而且枝叶茂盛,可以为人们遮风挡雨。此外,他还指出了松树的其他特点:松树的树干粗壮有力,枝条繁密,给人一种稳固的感觉;而且松树不怕严寒酷暑,四季常青,为人们提供了一片阴凉之地。

他说茯苓产于松木之下,雨神吃了它就能变成神仙。这里的“茯苓”是指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据说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而“雨神”则是掌管雨水的神祇,人们相信雨水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因此,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松树下生长的茯苓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而人们可以通过服用这些药物来祈求雨水的到来,从而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他的这番话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赞同。他们认为唐蒙说的非常有道理,松树确实是最适合用来美化环境的植物。所以,在后来的园林建设中,松树被广泛种植作为观赏树种和行道树。

也有人对唐蒙的言论提出了质疑。有人认为唐蒙过于偏激,没有考虑到其他树种的价值。例如,有人指出:虽然松树确实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松树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生长速度相对较慢等。因此,仅仅依靠松树来美化环境是不够的。

针对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虽然松树确实有一些缺点,但只要我们合理规划和管理好园林,就能够克服这些缺点。例如,我们可以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加强养护管理确保松树的健康生长;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树种混交等方式来提高园林整体的生态质量和美观度等等。

还有一些人则认为: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不是过分追求单一的审美标准。因为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美丽和和谐共生。

关于松树是否最适合用来美化环境的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有人认为应该坚持自己的意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进园林设计;也有人建议应该更加开放包容地听取不同意见并寻找更加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这次讨论中,唐蒙的言论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许多人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展开激烈的辩论。有些人支持唐蒙的观点认为松树确实很适合用来美化环境;也有些人则持有不同意见认为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更适合用于园林建设。这场讨论不仅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松树的特点和价值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行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松树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探索。诗人通过对比赞美了松树的美丽和坚韧同时也提出了对于环境破坏行为的担忧和反思。

首句“唐蒙与薜荔”便引出了话题:唐蒙指的是唐朝的一位使者李舒园而薛荔是一种植物它们都生长在松树之间。这两句诗为我们设定了一个特定的场景和背景。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松树的各种特点以及它们所带来的益处:松树长得高而且枝繁叶茂可以为大家遮挡风雨;而且它的树干很粗壮结实能够经受住各种恶劣天气的考验;最重要的是松树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呢!

然而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指出尽管松树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生长速度较慢等等因此不能仅凭一己之力去美化整个环境还需要结合其他元素来进行综合考虑。这一转折使得整首诗歌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的思考空间。

最后两句更是深刻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我们不能只重视单一的审美标准而是要注重全局性的考虑并且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才行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美丽和和谐共生。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他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度认同和践行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