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兀依城起,陂陀路几盘。
名山留《禹贡》,胜地让黄冠。
松磴不藏日,云房好炼丹。
所嗟行役苦,前路正漫漫。

【注释】

道:步行。浚县:今河南省卫辉市。大伾山:在浚县西南,有禹王庙。陂陀(pōtuó):山坡上水流曲折环绕。黄冠:道士的头巾。

【赏析】

诗是诗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秋游大伾山时写的。首联点明地点和时间。“道过”二句,写山势高峻,山路曲折盘旋。“依城”指山势高峻,突兀耸立,“陂陀”指山势低矮,道路蜿蜒曲折。“名山留《禹贡》”,说禹王封禅的地方,自然成为名胜。“胜地让黄冠”,说道教胜地,当然让黄冠道士占去。这两句,一写山势,一写地势,写出了两方不同特点。颔联写山上景物:松树成行,可以遮日;云房可以炼丹。“松磴不藏日”三字,把山中景色写得生动而具体。颈联进一步写景,但重点不在描写,而是抒发感情。“所嗟”一句是说,我多么希望早日结束这次旅行。“前路正漫漫”,是说自己眼前所见的这条道路漫长、曲折、险阻,令人感到前途茫茫。

此诗为五律体,共四联,前三联都是对偶句。“突兀依城起,陂陀路几盘。”写大伾山之形势。“突兀”,形容山峰高耸,突出而陡峭。“陂陀”,指山坡上的水沟弯曲曲折。“路几盘”,意思是山路曲曲弯弯,盘旋而上。“名山留《禹贡》,胜地让黄冠”二句,承上启下,写大伾山的山水之美。“名山”指有名的山,“留”指留在山上,“《禹贡》”指的是古代文献中的记载,这里用《尚书·禹贡》来代指大河之源。“胜地”指好地方,“让黄冠”则是指道士的居处。“胜地”与“黄冠”相映衬,说明山美地好,都成了道士的居所。“松磴不藏日,云房好炼丹”,这是写登山观景的感受。“云房”指道士修行的居所,也就是道家修炼之所。《淮南子》中有言:“夫至精无形,气也;至专者得其门乎?”(《修务训》)所以炼丹就是修道的意思。“松磴不藏日”,是写登到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日”即太阳,“松磴”是台阶。“藏”字在这里是动词,意为隐没、不见,“云房好炼丹”,则是说道士在“云房”里修炼,以期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此诗通过描写大伾山的自然风光和道士修炼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于道教圣地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于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