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出荆扉,徘徊明月下。
安闲可当车,致远何须马。
踏草苔有印,登山筇未舍。
平生几两屐,频蜡为适野。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注释信息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对诗句进行逐句解释并附上赏析,首先需要对原诗的每句话都进行逐一解释,然后分析这些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杖藜出荆扉”,意思是拄着藜杖走出柴门,写出了作者的清贫生活。“安闲可当车,致远何须马”两句是说清闲自在,可以像车子一样轻松行走;远游何必用马呢?表现出诗人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踏草苔有印,登山筇未舍”的意思是踩在青翠的草上留下脚印,爬山时手执的手杖没放下。这两句写景生动,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最后两句是“平生几两屐,频蜡为适野”,一生穿着两双鞋,经常用蜡烛驱蚊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答案】
译文:拄着藜杖走出柴门,清闲自在像车子一样轻松行走;远游何必用马呢?表达自己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踩在青翠的草上留下脚印,手
执手杖没放下。表达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一生穿着两双鞋,经常用蜡烛驱蚊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漫步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