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鼙鼓几曾停,长恨歌成不忍听。
一种香魂埋宿草,巴山尚谱雨淋铃。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译文、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渔阳鼙鼓几曾停”:描述了在历史上,渔阳的战鼓从未停止过。
  • “长恨歌成不忍听”:表示听了长恨歌之后,无法再听下去,因为太让人伤心。
  • “一种香魂埋宿草”:指的是一种已经逝去的人的香气,被埋在了夜晚的草丛中。
  • “巴山尚谱雨淋铃”:意味着巴山依然在下雨,而雨中的铃声似乎仍在继续。
  1. 译文
    渔阳战鼓从未停止,听了《长恨歌》后,不忍心再听下去。一种已经逝去的人的香气,被埋在了夜晚的草丛中,巴山依然在下雨,而雨中的铃声似乎仍在继续。

  2. 关键词注释

  • “渔阳鼙鼓”:指古代北方的渔阳地区经常有战鼓声。
  • “长恨歌成不忍听”:表达了对长恨歌内容的深刻感受,不忍再次聆听。
  • “一种香魂”:这里的“香魂”可能是指逝去的人的香气,象征着他们的精神和记忆。
  • “巴山”:古代巴蜀地区的山脉。
  • “雨淋铃”:一种乐器的名称,可能与古代的乐舞有关。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渔阳战鼓、长恨歌以及逝去的人的香气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沉重和生命的无常。诗中的战争场景和对爱情的深切描述,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壮和感伤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对历史的记忆上,也体现在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上。诗人通过这样的诗歌形式,传达了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