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元老,颉光开创功臣,兴学储才,笼物豫留医国用;
天步艰难,太息哲人其萎,鞠躬尽瘁,致身未竟救时心。
【注释】
挽张百熙联:这是为纪念戊戌变法中殉难的维新领袖张之洞而作的挽联。张百熙,清末民初政治家、教育家,字孝达,号鹤侣,湖北武昌人,光绪年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学部右侍郎等职。戊戌变法(1898年)失败后,张之洞被革职,张百熙也受到牵连,在狱中被杀害。
维新元老:指戊戌变法中的领导者,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颉(jié)光开创功臣:意为有开天辟地之功。颉,通“捷”,捷足;光,通“匡”。
兴学储才:振兴学校培养人才。
笼物豫留医国用:意思是把各种人才聚集起来,为国家服务。
天步艰难,太息哲人其萎:意为天意如此艰难,叹息那些有才能的人已经去世。天步艰难,指国家命运多舛,难以为继。太息,叹息。哲人,有才智的人。其萎,死去。
鞠躬尽瘁,致身未竟救时心:意为鞠躬尽瘁,竭尽全力去拯救国家。致身未竟,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赏析】
此联是一首挽诗,表达了对戊戌变法中殉难的维新领袖张之洞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通过赞美张之洞的贡献和惋惜他的不幸去世,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虑和对有才华之士逝去的哀叹。
上联“维新元老,颉光开创功臣”赞扬了张之洞作为维新领袖的贡献,他不仅是维新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也是改革事业的推动者。下联“天步艰难,太息哲人其萎”则表达了当时国家的动荡局势和人们对张之洞不幸去世的哀叹。
整首诗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展现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事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