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道德,庐陵复生奄一去而莫追,学者皆为天下恸;
谨慎忧劳,武乡以死报先帝之殊遇,苦心惟有古人知。
【注释】
庐陵:指江西吉安人张之洞,字孝达。武乡:指湖南长沙人王先谦,字益吾。苦心:尽心竭力。古人:指历史上的贤臣。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纪念张文襄公而作,表达了对张文襄公文章道德和忧劳谨慎的赞美之情。
首联两句,赞其文章道德;次联两句,赞其勤勉谨慎;末联两句,赞其死节尽忠。
“文章道德,庐陵复生奄一去而莫追。”“庐陵”指江西吉安人张之洞,字孝达(1837-1909),号陶斋。他的文章有《劝学篇》等,主张学习西方,发展中国实业,提倡变法维新。“奄一去”指被贬广东高州后去世。“莫追”即无法追及、追不上。“学者皆为天下恸”,指学者们都悲痛不已。“恸”指悲痛。
颔联两句,赞其谨小慎微;颈联两句,赞其忠于国家。
“谨慎忧劳,武乡以死报先帝之殊遇。”“武乡”指南方人王先谦,字益吾(1842-1916),长沙人。曾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以死报”指王先谦在任国史馆协修时因不满清政府压制维新派,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政变发生后,上书清廷要求开馆修明史,遭逮捕入狱,绝食七日而死。“先帝”指清朝光绪皇帝,年号“戊戌”。“殊遇”指特殊待遇,此指光绪帝对王先谦的特殊重用。“苦心惟有古人知”,指王先谦的苦心只有古人知道。“苦心”指他的苦心经营,即他在政治舞台上的斗争与奋斗。“惟”表示只有的意思。“古人”指历史上的贤臣。“知”指了解、懂得。
尾联两句,赞其忠诚报国;结句点题,抒发感慨。
此联赞扬了张文襄公在文章中表现出的道德品质,以及他在政治舞台上所表现出的谨慎小心。同时,也称赞了王先谦在政治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最后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张、王两位伟人的深深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