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写试册,六儿娶妇在京得。
老兄一见泪淋浪,此是弟兄始通籍。
保和殿上风日炎,弟坐殿廊兄内室。
兄当淹迟日逾午,弟为兄忧卷将撤。
三篇以后不停挥,欲代兄书完赵璧。
那知书竟两无误,下殿三竿见斜日。
朝房不坐寂无事,弟抽鼠毫尽馀墨。
迄今回首恍如梦,石洞场边草萧瑟。
常经庐馆问行寓,回忆都城遇兵燹。
甘泉宫中照烽火,铜驼陌上生荆棘。
德兵携去褚翁书,倭人拾去羲之帖。
武英殿版付焚毁,永乐大典无从觅。
吾弟此卷何处藏,并无蛛丝与鼠迹。
糊名纸角灿然新,如见挥毫墨犹湿。
卷面二甲九十五,朱字标题先帝笔。
卷尾读卷十大臣,首恩次徐终为薛。
肝肠崩裂难久看,付与六儿长什袭。
作诗记事寄拙园,明岁入都跋卷帙。
题城南试卷
二十年前写试册,六儿娶妇在京得。
老兄一见泪淋浪,此是弟兄始通籍。
保和殿上风日炎,弟坐殿廊兄内室。
兄当淹迟日逾午,弟为兄忧卷将撤。
三篇以后不停挥,欲代兄书完赵璧。
那知书竟两无误,下殿三竿见斜日。
朝房不坐寂无事,弟抽鼠毫尽馀墨。
迄今回首恍如梦,石洞场边草萧瑟。
常经庐馆问行寓,回忆都城遇兵燹。
甘泉宫中照烽火,铜驼陌上生荆棘。
德兵携去褚翁书,倭人拾去羲之帖。
武英殿版付焚毁,永乐大典无从觅。
吾弟此卷何处藏,并无蛛丝与鼠迹。
糊名纸角灿然新,如见挥毫墨犹湿。
卷面二甲九十五,朱字标题先帝笔。
卷尾读卷十大臣,首恩次徐终为薛。
肝肠崩裂难久看,付与六儿长什袭。
作诗记事寄拙园,明岁入都跋卷帙。
译文:
二十多年前,我曾在科举考试中写下答卷。如今,我的弟弟已经娶妻并在京城有了家业。看到这份试卷,老兄不禁流泪,因为这是他们兄弟俩第一次真正被朝廷认可。在保和殿的风日里,我弟弟坐在殿廊,而哥哥则在内室等待。哥哥迟迟未动笔,而我焦急不已,担心他会被取消资格。三篇文章之后,我仍不断挥笔,想代替哥哥完成他的试卷。但没想到,最后竟然没有出错,下殿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西斜。在朝房里闲坐无事,我抽出毛笔蘸满墨水,继续书写。至今回想起来,那些往事如同一场梦,石洞场边的草丛已经变得萧瑟。曾经常常经过的庐馆,现在已无人问津。想起都城遭遇战乱时的情景,甘泉宫照见烽火,铜驼陌上草木丛生。德国士兵带走了褚遂良的书法作品,日本武士也偷走了王羲之的真迹。武英殿的版本已经烧毁,永乐大典也无法寻找到这些珍贵文献。我的这幅试卷究竟被藏在哪里?我找不到蛛丝或鼠迹。虽然试卷上的姓名已经模糊不清,但我仍然能闻到墨香。试卷的封面上有“二甲”字样,这代表着他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试卷的最后一部分是十位大臣的名字,其中首名是先帝。肝脏和肠子都要断了似的难以长时间观看,只能把它交给弟弟保管了。我决定用诗歌记录这件事,寄给拙园,明年再回京城时,我会在日记中详细记载这次经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科举考试后写给弟弟的,描述了他在考试中的经历和感受。诗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担忧。通过对试卷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弟弟的关心和支持。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