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三泖烟波宅,燕子来时春水碧。
莼丝采罢荇丝牵,隔岸桃花红欲滴。
蓑笠由来是水仙。
鸬鹚鸂鶒伴闲眠。
青山倒影低昂见,潮落潮生不计年。
篷窗沽酒空蒙里,一声渔笛沧浪起。
纶竿收得寂无人,明月烟江照千里。
注释:
- 五湖三泖烟波宅:五湖和三泖是太湖的别称,烟波指烟雾缭绕的水波,宅在这里指居住的地方。
- 燕子来时春水碧:燕子飞来时,春天的水显得特别清澈碧绿。
- 莼丝采罢荇丝牵:采摘了莼菜和荇菜,牵起它们细长的茎。
- 隔岸桃花红欲滴:隔着江岸,桃花的颜色鲜艳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 蓑笠由来是水仙:蓑笠(斗笠)历来被视为水仙的象征。
- 鸬鹚鸂鶒伴闲眠:鸬鹚和鸂鶒(一种水鸟)陪伴我悠闲地睡觉。
- 青山倒影低昂见:山的影子映在江面上,有时低有时高,清晰可见。
- 潮落潮生不计年:潮涨潮落不计其年岁。
- 篷窗沽酒空蒙里:在篷窗外,酒在朦胧中沽取。
- 一声渔笛沧浪起:一声渔笛从沧浪起。
- 纶竿收得寂无人:收起钓竿,四周寂静无人。
- 明月烟江照千里:明亮的月光和烟雾笼罩下的江面照亮了千里之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一句“五湖三泖烟波宅”,诗人以五湖三泖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象。五湖三泖是太湖的别称,烟波则形容水波荡漾,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宅”字,表示自己就像这五湖三泖中的一员,悠然自得,与世无争。
第二句“燕子来时春水碧”,诗人抓住春天燕子归来的季节特点,描绘了春水碧波荡漾的景象。燕子飞来时,春天的水显得特别清澈碧绿,仿佛是一幅流动的水墨画。这里的“春水碧”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第三句“莼丝采罢荇丝牵”,诗人继续描绘了自己采摘莼菜和荇菜的情景。这两道菜都是江南地区常见的美食,诗人用“采罢”和“牵”两个词,表达了自己在劳作之余对美食的追求和享受。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
第四句“隔岸桃花红欲滴”,诗人的视线转移到了远处的桃花上。隔着江岸,桃花的颜色鲜艳得几乎要滴出水来,给人一种美丽而动人的感觉。这里的“红欲滴”不仅形容桃花的颜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第五句“蓑笠由来是水仙”,诗人用“蓑笠”这个意象引出了水仙花。水仙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花卉之一,它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质。诗人用“由来”一词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第六句“鸬鹚鸂鶒伴闲眠”,诗人描述了鸬鹚和鸂鶒陪伴自己闲适地睡觉的情景。这些鸟类象征着自由和宁静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描绘它们的身影,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七句“青山倒影低昂见”,诗人的视线再次转移到了远处的山峰上。山的影子映在江面上,有时低有时高,清晰可见。这里的“倒影”不仅形容了山水的倒置之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
第八句“潮落潮生不计年”,诗人感慨着潮起潮落的自然规律,似乎已经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里的“不计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顺应的态度。
第九句“篷窗沽酒空蒙里”,诗人在篷窗外沽酒,但周围环境却是朦胧的,给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感觉。这里的“空蒙”形容了云雾缭绕的景象,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
第十句“一声渔笛沧浪起”,诗人听到了渔夫吹奏的笛声,那是从沧浪中传来的声音。这里的“沧浪”既形容了江水的辽阔,也象征着渔民们辛勤劳动的生活状态。
第十一句“纶竿收得寂无人”,诗人收起钓竿,四周寂静无声,只有自己一人。这里的“寂无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但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最后一句“明月烟江照千里”,明亮的月光和烟雾笼罩下的江面照亮了千里之遥。这里的“明月”、“烟江”都是描写美景的词语,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中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