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秦碑兼汉篆;好寻奇字到名山。
【注释】
秦碑:秦朝刻石纪功的文字;汉篆:汉代的篆书。
【赏析】
此诗题一作《寄怀陈师道》,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欣赏一幅名山奇字图时,不禁想起好友陈师道。陈师道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和诗人,但因政治上屡遭打击,生活颇为坎坷。诗人对朋友的处境表示关切,并希望他不要灰心。
爱读秦碑兼汉篆;好寻奇字到名山。
【注释】
秦碑:秦朝刻石纪功的文字;汉篆:汉代的篆书。
【赏析】
此诗题一作《寄怀陈师道》,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欣赏一幅名山奇字图时,不禁想起好友陈师道。陈师道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和诗人,但因政治上屡遭打击,生活颇为坎坷。诗人对朋友的处境表示关切,并希望他不要灰心。
【注释】 秦碑:秦朝刻石纪功的文字;汉篆:汉代的篆书。 【赏析】 此诗题一作《寄怀陈师道》,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欣赏一幅名山奇字图时,不禁想起好友陈师道。陈师道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和诗人,但因政治上屡遭打击,生活颇为坎坷。诗人对朋友的处境表示关切,并希望他不要灰心
诗人陶遗,字止斋,陈水,号陶遗。他是清朝末期的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诗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出生并成长于江苏金山县松隐镇,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尽管10岁丧父后到伯父学馆去读书,但得益于当地颇有文名的顾泰云先生的悉心指导,陶遗的学业进展非常迅速。他常常一挥而就,全篇无需大改,乡里叹为奇才。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对古典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创新上,尤其擅长写联诗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东郊雨后景逾新,蜡屐寻芳踏软尘。 注释:春天的雨后,景色焕然一新,穿着木屐寻找芳香,走在湿润的泥土上。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春雨过后,大地复苏的景象。诗人通过“蜡屐”这个细节,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寻找自然之美的心情。同时,“踏软尘”也暗示了春雨过后的清新和宁静。 2. 桥畔杏花村店酒,水边红袖画楼人。 注释:桥边的杏花村里有卖酒的小店铺,水边的楼阁中,有穿着红色袖子的女子。
【注释】 灵光:指佛教的净土宗。金陀:即金经,是佛教经典名。同游处:指与作者同游的地方。白下门:南京城西门,作者当时住在这里。 【赏析】 首句“又见灵光劫后存”,是说又见到了在劫难后残存下来的净土宗。“又见”二字表明作者对净土宗的怀念之情。“劫后存”三字,既表明了作者对净土宗的怀念,同时又表明了作者对净土宗遭受到毁灭性打击后的痛惜之情。 “金陀遗事共谁论?”这一句的意思是,我们这些曾经同游的人
【注释】 乌衣:古地名,这里指京城。剪剪柳:指柳树垂条,细长如丝。毵毵(sān nān):下垂的样子。陌上:田间小路,也指京城的大道。谁家:哪个人家。赋采蓝:指采集蓝色染料。 梦魂:梦中的灵魂。依约:依稀可辨。江南:泛指吴地,今指江南一带。木兰船:一种大船。 【译文】 在船上我住着,梦里依稀飘到江南水乡。 【赏析】 《舟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诗写旅途中所见景物与所感之情。首句写景
【注释】 观音堂联:指寺庙中对联。 斯通:佛教语,即“空”。 慈悲:佛家用语,即“大慈”,佛教徒修行的最高境界。 杨枝露:佛教语,指观音菩萨的甘露水。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非常细致周到。 悔悟难期:意思是说,悔恨之情,难以企及。 【赏析】 此诗用佛教语和佛教术语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于佛家的深深敬意。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佛家慈悲,后四句写佛家悔悟。 第一句“有感斯通”中的“有感斯通”是佛教语
【解析】 此诗是挽张百熙之作。张百熙,字海珊,号铁珊,晚号铁云山人。直隶天津人(今属河北),清末民初著名的维新思想家、教育家,与谭嗣同、梁启超并称为“戊戌维新三杰”,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翻译工作的学者之一。光绪十五年进士,授编修,充总理衙门章京,曾主持京师大学堂教务。辛亥革命后,任教育部次长、参政院参政、国务院秘书长等职。1937年病逝于北京。此诗为挽联
【注释】 曾左彭杨:指的是东汉末年的三公,分别是太尉曹操、司徒崔琰、司空钟繇。荀栾范郤:指的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三位贤士,分别是荀息、栾布、范雎和郄(xì)至。 【赏析】: 这是一首挽联,哀悼的是南宋末年著名抗元将领彭玉麟。上联赞扬他在军事上是“中兴将相”,下联感叹在国家危难之时,他未能完成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