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翳园中桑,过夏无人采。
夕阳黯平芜,轻筥将何待。
春阳二三月,游女如云夥。
苔花上鸳机,毛羽生光彩。
愿君勿缫丝,丝胶固难解。
质灭会有时,性结终不改。

我们将这首诗逐句解读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翳翳园中桑,过夏无人采。
  • 翳翳:形容茂盛的样子。
  • 园中桑:指的是园中的桑树。
  • 过夏无人采:指桑叶已经成熟,但没有人采摘。
  1. 夕阳黯平芜,轻筥将何待。
  • 夕阳黯平芜: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平坦的草地上,显得有些暗淡。
  • 轻筥:古代的一种容器。
  • 将何待:等待什么呢?
  1. 春阳二三月,游女如云夥。
  • 春阳二三月:春天温暖的阳光,大约是二月或三月。
  • 游女:游玩的女子。
  • 如云夥:形容女子众多,如同云朵一般。
  1. 苔花上鸳机,毛羽生光彩。
  • 苔花:苔藓上的花。
  • 鸳鸯机:一种用来织布的器具。
  • 毛羽生光彩:指织布时,羽毛般的纤维闪耀着光彩。
  1. 愿君勿缫丝,丝胶固难解。
  • 缫丝:提取蚕丝的过程。
  • 丝胶:蚕丝的粘性物质,不易解开。
  1. 质灭会有时,性结终不改。
  • 质灭:指蚕茧化为丝的过程。
  • 性结终不改:本性和结果始终保持不变。

我们进行译文翻译:

园中的桑树郁郁葱葱,过了夏天也没有人来采摘。    
夕阳洒下的余晖映照着平坦的原野,篮子里的东西要等到何时才能完成?    
春风温暖的日子,二三月份,游玩的女子们犹如云层般密集。    
苔藓上的花朵附着在鸳鸯机上,像羽毛一样闪闪发光。    
希望您不要抽丝,因为蚕丝的粘性难以解开。    
质地消失之后总会有时机,本性和结果始终不会改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园中无人采摘的桑树和春阳下游女如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与人事之变的思考。诗人以桑树无人采摘作为背景,引出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事物的美好虽然被世人所忽视,但仍不失其价值和意义。最后两句则通过对蚕丝的描述,强调了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事物的本质和结果都是不可改变的。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