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千载人,忠义秉孤尚。
幼齐孟博贤,长接韩富行。
嗟晚来京师,流涕范公葬。
登进无他途,召对何直伉。
知人先帝明,欲语声已放。
金莲送夜归,步步增悽怆。
身后万口传,生前一箧谤。
千秋几丙子,此纪独难忘。
好古今陶公,异代同高旷。
张筵拜公辰,设像酬众仰。
万金刊七集,朱本陈新样。
齐翰剔耳图,古趣不可状。
入座多诗人,老辈留三两。
妙迹影西楼,礼罢一一饷。
有带腰弗胜,遥情寄孤唱。
吾师海南来,久病喜无恙。
君劾我休官,二老笑相向。
三年逢都门,未见倒瓶酿。
昔奔两宫丧,一宿翻然飏。
平生抱冰翁,咫尺不相访。
再见巳为棺,三过遂营圹。
劳劳万端忧,偿此一日畅。
愿少留斯须,杯行勿辞让。
晚景最可惜,坡语真无诳。
【注释】
陶斋尚书作东坡生日宴集同人节庵师会张文襄公之葬亦来京师:节庵师是苏轼的朋友,苏轼去世时他为守丧三年。苏轼的字号叫子瞻,所以称他为节庵师。张文襄公是张方平之子,也是苏轼的好友,苏轼去世时,张文襄公为他守丧三年。苏轼的字号叫子瞻,所以称他为张文襄公。苏轼的墓在今北京西郊,距此不远。东坡:指苏轼。千载人:指苏轼。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忠义秉孤尚(kāng):忠于国家,刚直不阿。秉:持。孤:指苏轼的弟弟苏辙。尚:比得上。
幼齐孟博贤,长接韩富行:苏轼小时候与孟浩相友善,长大后又与韩琦交往。孟浩、韩琦都是北宋著名的文人。苏轼的字号叫子由,所以他的弟弟叫苏辙,也叫子由;苏轼的字号叫和仲,所以他的朋友韩琦叫韩富行。
嗟晚来京师,流涕范公葬:苏轼晚年被贬到黄州后,曾回到京都开封居住过一段时间。范公,即范仲淹,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因力主抗辽而被贬至岭南。苏轼曾为范仲淹守丧三年,所以对范仲淹的死感到非常悲痛。
登进无他途:升官没有其他途径。登进,升迁。
召对何直伉(kàng):皇帝亲自召见并当面问政时,态度多么坦率正直。何直伉,多么坦诚正直啊。
知人先帝明:了解人才的人要感谢先帝的英明。
欲语声已放:想说话的声音已经没有了。
金莲送夜归,步步增凄怆(chuàng):苏轼的妻子王朝云送给他一顶金丝线织成的鞋,这双鞋是夜晚送回苏州时穿的,每次走路都使他感到更加凄凉悲伤。
身后万口传,生前一箧谤(bànɡ):死后人们议论纷纷,生前却只有一封诽谤信。
千秋几丙子:苏轼去世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丙子,天干地支中的第七个字,这里指的是公元1086年苏轼去世的日子。
此纪独难忘:唯独这件事让人难以忘怀。
好古今陶公,异代同高旷:好古代的陶渊明,不同世代却有着同样的高洁志趣。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他的田园诗写得非常出色。
张筵拜公辰:摆酒席祭奠苏轼。
设像酬众仰:设置神像向众人敬礼。
万金刊七集,朱本陈新样:花费巨资编印了苏轼诗文的七集,还用红木刻本代替了原来的黄麻纸版。朱本,指红色封面的书。
齐翰剔耳图:齐翰画了一幅剔空的耳朵图送给苏轼作为纪念。
古趣不可状:古雅的趣味无法形容。
入座多诗人,老辈留三两:在座的有许多诗人,老一辈的只留下了几位。
妙迹影西楼,礼罢一一饷(huǎn):苏轼留下的书法作品影印在西楼上,行礼结束以后大家欣赏了一番。
有带腰弗胜,遥情寄孤唱:有人带着苏轼的墨宝去观看,但因为墨宝太重而不胜其累。
吾师海南来,久病喜无恙:我的老师从海南来到京城,久病初愈非常高兴。海南指海南岛,苏轼晚年曾被贬到海南岛。
君劾我休官,二老笑相向:您弹劾我犯了错误而把我降职了,两位老人高兴地相互看着笑了起来。
三年逢都门,未见倒瓶酿:三年前我回到京城,却没有见到美酒。都门,指京城的大门口。倒瓶酿,指酒酿熟透后的酒味。
昔奔两宫丧,一宿翻然飏(yánɡ):从前我两次被朝廷征召进京为皇帝守孝,一次一夜就离开了京城回到了故乡。两宫丧,指仁宗和真宗的两次丧事。一宿翻然飏,指离开京城后立即就到了家乡。
平生抱冰翁,咫尺不相访:平生抱着冰清玉洁的志向,彼此间相距很近却从来没有见过面。冰翁,指苏轼自号。咫尺不相访,形容距离近而没有相见的机会。
再见巳为棺,三过遂营圹(kuànɡ):第二次见面时他已经躺在棺材里准备安葬了,第三次再去看时他已经挖好墓穴准备下葬了。
劳劳万端忧,偿此一日畅:心中忧虑重重,今天能够尽情畅饮一番。
愿少留斯须,杯行勿辞让:希望你稍微留在这里一会儿,喝酒不要推辞拒绝。
晚景最可惜,坡语真无诳(kuànɡ):晚年最令人惋惜的是,苏轼的话是真的没有欺骗别人。坡语,指苏轼的言论。
【赏析】
此诗写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七月十五日(宋哲宗元佑元年),当时作者任端明殿学士兼侍读。此诗是诗人应诏赴阙(赴京)途中所作,故题曰“赴阙”。这首诗是诗人在赴京途中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他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厚意,抒发了他对朋友的无限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