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溪上庐,谈谑拥尊簋。
剖析五车书,破的用一矢。
决去虱家巷,十载卧风痹。
余亦遘屯凶,湖海屡转徙。
幽忧各被疾,传呻鹅雁底。
同为天戮民,奈何先我死。
维君秉耿介,上客薄珠履。
为学察脉络,有如禹治水。
久翘疏凿功,坐决百川委。
抱古疲钻研,新知显故纸。
遗编谁表微,茫茫护神鬼。
傫然缠劫运,老悖不自耻。
逃世一木榻,入梦恋素侣。
秋吹扫病魔,倒肠起作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通过对陈善余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对影溪上庐,谈谑拥尊簋。”描述了陈善余在溪上庐下与诗人谈笑风生的情景,两人围坐于尊簋之间畅饮。这里的“对影”指的是诗人独自坐在溪边的身影,而“拥尊簋”则描绘了他们在宴席上的豪爽饮酒之状。

“剖析五车书,破的用一矢。”这句诗描绘了陈善余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里的“剖析五车书”指的是他广泛地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而“破的用一矢”则意味着他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就像用一箭射中目标一样准确。

“决去虱家巷,十载卧风痹。”这两句诗描绘了陈善余在官场上的困境和他长期的病痛折磨。他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园,长时间地卧床不起,饱受疾病的折磨。这里的“决去虱家巷”指的是他被迫离开家乡,而“卧风痹”则形容了他的长期疾病困扰。

接下来的几句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命运来表达对陈善余的怀念之情:

“余亦遘屯凶,湖海屡转徙。”诗人自述自己也遭遇了不幸,经历了多次的辗转流离。这里的“屯凶”指的是不吉利的事情,而“湖海屡转徙”则形容了诗人在漂泊不定的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

诗人感叹道:

“幽忧各被疾,传呻鹅雁底。”他们各自承受着内心的忧郁和痛苦,仿佛在鹅雁的叫声中传来呻吟声。这里的“幽忧”指的是内心的忧愁,而“传呻”则形容了这种忧愁通过声音传播开来。

诗人继续描述自己的命运:

“同为天戮民,奈何先我死。”我们都是遭受上天惩罚的百姓,为何他比我先离世呢?这里的“天戮民”指的是受到上天惩罚的百姓,而“奈何先我死”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诗人转而赞美陈善余的品质:

“维君秉耿介,上客薄珠履。”您正直无私,如同珍珠般珍贵,而我不过是位普通的客人。这里的“耿介”指的是正直无私的品质,而“上客薄珠履”则形容陈善余地位尊贵而又谦逊有礼。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为学察脉络,有如禹治水。”您在学术上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正如大禹治理洪水一样有条不紊。这里的“为学察脉络”指的是学术研究中能够抓住关键所在,而“有如禹治水”则形容了您在学术上的严谨态度和卓越才能。

诗人又回忆起两人曾经一起学习的时光:

“久翘疏凿功,坐决百川委。”长久以来,我们共同研究学问,努力探索知识的奥秘,就像坐镇百川汇流之地一样。这里的“坐决百川委”指的是共同攻克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像是坐镇百川汇流之地一样重要。

诗人表达了对陈善余的怀念之情:

“抱古疲钻研,新知显故纸。”抱着陈旧的书本勤奋钻研,发现了许多新知识,这些新知识都记录在旧书上。这里的“抱古”指的是抱着古老的书本进行研究,而“显故纸”则形容新知识从旧书中显现出来。

结尾处,诗人再次表达了对陈善余的怀念之情:

“遗编谁表微,茫茫护神鬼。”那些被遗忘的书籍还有谁能为他们标榜呢?它们默默地守护着神灵与鬼魂。这里的“遗编”指的是被遗忘的书籍,而“谁表微”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书籍的价值和意义缺乏认识。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与陈善余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诗人自身的坎坷命运。同时,诗人通过描绘陈善余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