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蜿蜒如卧蛇,肤体青荧草树盛。
升降英灵秀南纪,控湖拱海专其胜。
迎旭竹箯缘陂陀,好鸟扬音已满听。
常建句中破山寺,结搆果然幽且夐。
劈岩分流幻迹存,不改禅房通曲径。
有栝二株桂株一,各越千岁各瘦硬。
复繁古木阴广殿,柯叶交加昼疑暝。
游侣蹴踏五洲归,入座气与诸天定。
旧识老衲惜死去,未及说法演大乘。
当年故相作逐臣,扶杖屡至亲钟磬。
收拾家国一团蒲,非忏非悟佛灯映。
祇馀题榜照烟岚,鹰鹄回翔蛟虬横。
从来劫运销灵窟,绵绵神理初念印。
更逐黄蜂寻道场,樵路药香无究竟。

这是一首虞山纪胜诗,共三篇。第一篇是破山寺。

【译文】

虞山蜿蜒曲折如一条卧蛇,皮肤青荧草树茂盛。
升落英灵秀丽南国,控制湖海专其胜地。
迎着旭日竹竿沿山坡,好鸟鸣声已满听。
常建诗句中的破山寺,结构果然幽远且高峻。
劈开岩石分流幻景存,不改变禅房通曲径。
有栝二株桂一株,各过千岁各瘦硬。
复繁古木阴广殿,柯叶交加昼疑暝。
游侣蹴踏五洲归,入座气与诸天定。
旧识老衲惜死去,未及说法演大乘。
当年故相作逐臣,扶杖屡至亲钟磬。
收拾家国一团蒲,非忏非悟佛灯映。
祇馀题榜照烟岚,鹰鹄回翔蛟虬横。
从来劫运销灵窟,绵绵神理初念印。
更逐黄蜂寻道场,樵路药香无究竟。

【注释】

  1. 虞山:位于江苏常熟市西北,因山势似虞舜之象而得名。2. 肤体青荧:指山色青翠,草木繁茂。3. 升降英灵秀南纪:山中景色优美如同英灵往来升降一般。4. 控湖拱海专其胜:控制湖水,环绕大海,独自享有其胜景。5. 迎旭:早晨迎接朝阳。竹箯(zhuó):一种盛物器,用竹条编成,有盖无底。陂陀:山坡。6. 常建:唐朝诗人,此诗作者自称。7. 破山寺:位于虞山脚下,唐开元年间建造。8. 结搆(jiégòu):建筑的结构布局。9. 劈岩分流:形容山峰被劈开,形成分水岭。10. 禅房:佛教徒修行的场所。11. 有栝(guǒ):即“栝楼”,一种植物,这里指两种不同的品种。12. 桂(guì):一种常绿灌木植物,此处泛指南方的竹子。13. 复繁:又繁密,复繁古木指山上长满了树木。14. 阴广殿:阳光从树梢透下来,照在宽阔的殿堂上。15. 柯叶交加:树枝交错在一起。16. 神理初念印:神灵的道理初现时便显现出来。17. 道场:佛教徒讲经说法、修行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一首山水诗,也是他在苏州虞山游览后的感怀之作。全诗以破山寺为背景,描绘了虞山的秀丽景色和寺庙的建筑风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首联“虞山蜿蜒如卧蛇,肤体青荧草树盛”,开篇就点明了虞山的地形特点,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虞山蜿蜒曲折、青翠欲滴的景象。颔联“升降英灵秀南纪,控湖拱海专其胜”,进一步赞美了虞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强调了虞山在南方地区的特殊地位和独特魅力。颈联“迎旭竹箯缘陂陀,好鸟扬音已满听”,通过对晨曦中的竹林和鸟儿鸣叫的描绘,展现了虞山清晨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氛围。尾联“旧识老衲惜死去,未及说法演大乘”,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僧人的怀念之情,以及他们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和传承使命。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虞山的自然美景,又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诗人巧妙地将山水与人文相结合,使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