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广厦步寒晴,访旧馀飞鹊笑声。
重抚孤松人世改,不成龙去亦偷生。

【注释】

(1)高等师范学校: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创办于1902年。柳翼谋:作者的朋友。

(2)伯沆:作者的朋友。

(3)乱后:指“五胡乱华”后。

(4)广厦:高大的房屋。

(5)寒晴:冷清、晴朗的天气。

(6)飞鹊笑声:比喻人世间的喧嚣热闹与此处静谧之景形成对比。

(7)重抚孤松:指作者重新抚摸这棵孤独坚韧的松树。

(8)不成龙去亦偷生:指虽然不能成为龙,也要勉强活下去。

【赏析】

这首诗以访友不遇为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无奈。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寓意丰富,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首句“高等师范学校访柳翼谋王伯沆不遇独徘徊六朝松下盖乱后不视此松七年矣”,描述了诗人在高等师范学校拜访朋友柳翼谋和王伯沆,却未遇的情景。这里,诗人用“不遇”一词,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接下来两句“依山广厦步寒晴,访旧馀飞鹊笑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漫步在山林之中的景象。这里的“寒晴”既点出了时间,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失落。而“飞鹊笑声”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往日欢声笑语的回忆和怀念。

中间四句“重抚孤松人世改,不成龙去亦偷生。”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无奈。诗人认为,在这动荡的时代,即使不能成为龙,也要勉强活下去。这里的“重抚孤松”既是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也是对自身境遇的一种写照。最后一句“不成龙去亦偷生”,则是诗人在感叹自己无法实现理想时,所做出的一种妥协和让步。

这首诗通过对访友不遇、山林散步、人生境遇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同时,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