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潮音倚雁闻,楼台歌啸隔霾氛。
虬须白足自来去,想得袈裟生海云。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缥缈潮音倚雁闻,楼台歌啸隔霾氛。
- 翻译:”缥缈”形容声音或事物飘渺不定的样子;”潮音”指海潮的声音;”倚雁闻”形容通过大雁的鸣声来倾听大海的声音;”楼台歌啸”指高楼上的人们唱歌打闹;”隔霾氛”指被云雾遮住的景象。
- 注释:“缥缈”意为轻盈而难以捉摸;“潮音”指海水涨落时发出的声音;“倚雁闻”是通过大雁的鸣声来感知大海的声音;“楼台歌啸”描绘了人们在楼上嬉戏歌唱的景象;“隔霾氛”形容景象被云雾遮挡,看不清。
- 赏析:诗中通过听觉感受,将海上的景致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海天一色的壮丽景象。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禅上人的思念之情。
- 虬须白足自来去,想得袈裟生海云。
- 翻译:描述的是一条有龙的须发、人一样的脚掌、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游走的情景;想象着禅僧的袈裟随风飘扬,与海云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注释:“虬须”指龙的须发;“白足”指人一样有双脚,但动作轻盈自如;“自来去”形容自由自在地来去于天地之间;“想”表示想象、设想;“袈裟”指的是僧人所穿的法衣;“海云”指天空中的云朵。
- 赏析: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上的景象,巧妙地运用了视听感官的体验,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美景之中,感受到了诗人对禅上人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