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乎有此庐,我拂苍松入。
壁色满斜阳,照照孤儿泣。
注释:
壬寅长至:指冬至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抵峥庐:来到峥庐。峥庐,山名,在今安徽歙县东。
我拂苍松入:我踏着苍松进入峥庐。
壁色满斜阳:墙壁被夕阳映照得一片通红,满壁的夕阳。
照照孤儿泣:照见孤儿的泪光,仿佛能看见他的哭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古刹“峥庐”(又名“石梁”)时所作。诗中通过描写诗人登山、登高、望远等动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抒发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首句“天乎有此庐”,诗人感叹道:“这峥庐竟然如此美丽!”这里的“天乎”是感叹词,表示惊讶;“有此庐”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美景的赞赏之情。
颔联“我拂苍松入”,诗人走进苍松覆盖的峥庐,开始了他的游览。这里的“苍松”指的是高大挺拔的松树,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
颈联“壁色满斜阳,照照孤儿泣”,诗人登上峥庐后,发现墙壁上的夕阳映照得十分明亮,照见了孤儿的哭泣。这里的“壁色满斜阳”描绘了壮丽的山景,而“照照孤儿泣”则表达了诗人对孤儿的同情和关爱之情。
尾联“壬寅长至”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长至,即冬至节。在这里,诗人以冬至节作为题咏之旨,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诗人在登高望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因此发出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