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恨分埋海水深,穷山吊影复相寻。
移家儿女商调药,绝意神仙有入林。
充隐竟迷玄豹迹,长饥来接夜猿吟。
此生歌哭烦收拾,念乱伤离万古心。
【注释】
仁先:人名。匡山:即匡庐,在今江西大余、南康等地。感怀:有所感触而作诗。羁恨:羁旅的忧愁。“分埋”二句:指作者寄寓他乡,与亲人相隔万里,如同被海水隔开一样。“移家”二句:指作者移居他乡后,儿子女儿都改业经商。商调药:经营医药生意。绝意:断绝一切念头。入林:隐居山林。充隐:当官而不做,隐居不问世事。玄豹迹:指隐居山林中的踪迹。长饥:长期饥饿。夜猿吟:形容穷愁潦倒的境况。此生歌哭烦收拾:这一生中悲欢离合,需要自己整理好。万古心:万年之后的心愿。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代至正初年(公元1341-1368年)。诗人当时因避乱从江西大余人仁先家移居南昌,其长子元吉随母去江西永新,其女元吉之妹也嫁到永新去。元吉和元吉之妹都弃医改业经商,而诗人却绝意功名,终身为道士。这首诗就反映了诗人的这种生活境遇。
诗中开头四句,写诗人因遭逢变乱,流离异乡,与家人天各一方。“羁恨分埋海水深,穷山吊影复相寻。”羁旅愁恨像埋在海底一样深重,我孤独地在穷山之间徘徊,又不得不去寻找你。诗人用“海”、“水”、“山”、“影”等词语,将“羁恨”写得十分凄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接着四句,写诗人迁居异乡之后的情况。“移家儿女商调药,绝意神仙有入林。”我带着儿女移居他乡,从事商业,但已无心修炼成仙了。这几句写出了诗人被迫改变初衷的无奈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绝望。
接下来四句,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充隐竟迷玄豹迹,长饥来接夜猿吟。”我虽然做了官却失去了官职,隐居山林却迷失了原来的道路;我长期挨饿,却听到夜晚传来猿猴的哀鸣。这两句以反诘的语气,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愤怒和不平。
最后六句,写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感受和感慨。“此生歌哭烦收拾,念乱伤离万古心。”我这一生喜怒哀乐都由自己来安排,想起战乱纷扰、离散离别的痛苦,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这几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动乱、离别的深深痛恨,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自己命运的回顾和感慨,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