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摇柳色,百里泛行舟。
二妙今偕至,因登江上楼。
云光入葱茜,天影旷沉浮。
凭槛贪晴昼,逌然下一鸥。
【注释】
①靖港镜湘楼:在今湖南岳阳,是屈原《渔父》诗中描写的地点。
②摇:摇曳。
③百里泛行舟:形容船行很快。
④二妙:指二妙手,指张旭和怀素。张旭善草书,人称“张颠”;怀素亦善草书,人称“大草圣”。
⑤因登江上楼:于是登上江上的楼上。
⑥云光、天影:指云彩、天色。
⑦凭槛:倚着栏杆。
⑧下:飞下。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自己游岳阳楼的经历为背景,借对张旭、怀素二君的赞美,抒发了自己热爱书法艺术的感情。
首句写诗人乘兴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春色;次句承首句而来,描绘了湖面辽阔,行舟轻快的情景。“春阴摇柳色”一句,不仅点出时令,也写出了景色。“百里泛行舟”,更显示了船行的迅疾。“春阴”二字,既点明季节,又暗示了天气的阴晴不定;“摇”、“泛”,“百里”、“行舟”,都极富动感,使整个画面显得生机勃勃。
第三句写诗人登上岳阳楼,目睹二妙高超的书法艺术。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今偕至”三字,道出了张旭、怀素两位书法大师的会面是难得而难得的事。“偕”即同在一起的意思。张旭与怀素都是唐代大书法家,他们两人的友谊很深。据记载,张旭曾与怀素一起学习书法,后来两人各成一家,张旭擅长草书,人们称他“张颠”,怀素则被称为“大草圣”。杜甫有诗说:“张颠狂草动植惊”(《可叹》),可见二人书法之高超。这里,诗人用一个“今”字,把这两位书法大师请到自己的眼前。“因登江上楼”,紧承前句,表明诗人登高临远是为了观赏他们的书法表演。这一动作,进一步烘托出二人书法艺术的高超。
四、五两句紧承第三句而来,诗人面对张旭、怀素的书法表演,不禁赞叹不已。“云光、天影”两句,既写出了书法笔势遒劲、飘逸的特点,又写出了书法的气势恢弘、神采生动,表现出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凭槛贪晴昼,逌然下一鸥”,诗人站在江边楼上欣赏书法表演,被吸引得目不转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以致一只白鸥从他的头顶飞过。这一句既写观书之乐,又写观书之久,同时也寓示着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喜爱。
此诗以咏物起兴,以抒情收尾。诗人通过对张旭、怀素书法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此诗语言平实质朴,意境优美清新,是杜甫七律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