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骑上晴尘,门延野色新。
听乌疑再世,缘蚁俯游人。
老翠垂枝暗,疏红破蕾匀。
倚楼怀抱尽,酝酿可怜春。
【注释】 愚园:指作者所居的住宅。愚园,即作者的别墅,位于苏州城北。
飞骑:骑马的人。晴尘:晴朗的天空中浮游的尘土。门:指园门。延:延接。
乌:乌鸦。听乌:听见乌鸦鸣叫,这里比喻听到春天到来的消息。再世:转世。缘:顺着。蚁:蚂蚁。缘蚁:顺路经过蚂蚁。俯游人:俯身经过游人,这里比喻行人。
老翠:苍翠欲滴的老树枝。垂枝暗:下垂的枝条在暗中摇曳。疏红:稀疏的红花。破蕾匀:绽开的花蕾颜色均匀鲜艳。
倚楼:靠在楼上。怀抱:胸怀。酝酿:酝酿着春意。可怜春:可惜春天太早到来。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春游其别墅愚园时所作。全诗写景抒情,意境清幽,语言清新,富有情趣。开头二句“飞骑上晴尘,门延野色新”,描写愚园大门迎接着明媚的春光,门外的小路两旁长满了新绿的小草;远处天边飞来一骑快马,马上骑着一个骑马的人正朝着愚园而来。“门延野色新”三字,把愚园门前的景色写得生机盎然,充满春天的气息。“听乌疑再世”,是说听着那树上的乌鸦叫,好像听到了它们在说:“我终于又见到了春天!”“缘蚁俯游人”,是说看着那些从远处走来的、顺着路边蚂蚁路上行走的游人,觉得他们好像都是从前世中走出来似的,这一句也写出了愚园门前的热闹景象。“老翠垂枝暗,疏红破蕾匀。”两句写树,用笔细腻传神,写出了愚园内古树参天,花木扶疏的特点。“倚楼怀抱尽,酝酿可怜春。”最后两句,是说自己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欣赏着眼前美景,不禁感慨万千,真是遗憾春天来得过早了。此诗虽未写景,但景物却历历在目,情韵悠深,耐人寻绎。
这首诗写于诗人居住苏州期间,是一首描绘愚园风光的小品诗。前四句写愚园之景,后四句写诗人观景而感。首联以动写静,颔联以动衬静,颈联进一步渲染静谧的景色,尾联抒发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以景为主,以景寓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有层次,由近及远,由高至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景随情变,景随情转,景情相生。首句“飞骑上晴尘”,以动写静,写诗人登上高楼所见的愚园之景;次句“门延野色新”,以动衬静,写愚园之门迎来的新春气象;第三句“听乌疑再世”,以静衬静,写诗人在愚园听到的鸟鸣之声;末句“缘蚁俯游人”,以动衬静,写愚园游人的踪迹。这样,诗人登高所见的愚园之景和游人踪迹以及鸟儿的歌声,便都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这首诗以景为主,但诗人并不是单纯地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诗人在诗中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首句“飞骑上晴尘”,诗人只是写了一个骑马的人正在飞驰而来,而没有写出诗人的感情。但这个骑马的人的出现,给愚园带来了新的生机,给愚园增添了活力,使愚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这种生机和活力,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能够带来的,只有春风才能做到这一点。诗人正是借助这个骑马的人的到来,来表现春天的到来的。因此,可以说这个骑马的人正是带来春天气息的象征,他的到来给愚园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第二句“门延野色新”,也是通过写景来表现春天的气息的。诗人只说愚园的门延接住了一片新绿的草地,并没有说出自己的心情如何感受春天的气息。但这个门延接住一片新绿的草地的景象却给愚园增添了生气,使愚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因此可以说这个门延接住一片新绿的草地的景象正是带来春天气息的象征。
第三句“听乌疑再世”,“乌”即乌鸦,是候鸟的一种,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从北方飞到南方过冬和避寒的。“再世”一词,是佛教语,表示转世投胎的意思。诗人说“闻乌疑再世”,就是听说乌鸦鸣叫,好像听到了它们在说:“我终于又见到了春天!”这句诗不仅把春天的气息写活了,而且把乌鸦鸣叫的声音写得有声有色。
第四句“缘蚁俯游人”,“缘”是沿着的意思。“游人”是指游客、游人。诗人说“缘蚁俯游人”,就是说顺着蚂蚁的路上走着的游人俯身向愚园走来。蚂蚁虽然很小,但却有很明确的目标,它们总是沿着固定的路线爬行,不会迷失方向。游人们也是这样,他们总是朝着一个目标前进,不会迷失方向。
诗人通过对愚园内景物的描绘,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整个诗歌洋溢着一种清新、宁静、优美的艺术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