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略久湮沦,群喧妒道真。
校文向歆后,随笔孔洪邻。
双树从微喻,孤篷更暂亲。
枕中宗教记,搜证恐无伦。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诗句解析:
- “流略久湮沦”:流略,即流传,湮沦,即埋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某物或某人的名声、事迹等已经长时间被掩埋在历史之中。
- “群喧妒道真”:群喧,即众人喧哗,妒,即嫉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其真实、独特或与众不同,所以遭到了众人的嫉妒。
- “校文向歆后”:校文,即校对文字,歆,即孔颖达,孔氏,是孔子后代,这里借指孔氏学派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文字校对方面,孔氏学派的人是最早的。
- “随笔孔洪邻”:随笔,即随意书写的文章。孔洪邻,即孔颖达的邻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氏学派的人的文字,就像是孔氏与孔洪邻一样亲近。
- “双树从微喻”:双树,这里可能是指孔子与颜回的故事。微喻,即细微的比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与颜回的故事就像双树一样,虽然微小但却寓意深刻。
- “孤篷更暂亲”:孤篷,这里指孤独的小船。亲,即亲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孤独的小船就像是暂时亲近的亲人一样。
- “枕中宗教记”:枕中,这里可能是指佛教的经书。宗教,即佛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佛教经书中蕴含着深邃的道理。
- “搜证恐无伦”:搜证,即搜寻证据。无伦,即没有可比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搜寻证据的过程可能会让人觉得没有可比性。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孔子和他的弟子颜回的故事,以及他们所传承的佛教经书中蕴含着深邃的道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传承和传播的敬畏之情。
译文:
孔子的门徒颜回去世后,他的门人文芸阁学士为他写下六首挽诗。其中第五首是这样的:
流略已久,人们遗忘了孔子的门徒颜回;
众口喧哗,都是嫉妒他的真实和独特。
校文向孔氏,他是最早开始校对文字的人;
随笔孔洪邻,他的文字就好似孔氏和孔洪邻一样亲密。
像孔子与颜回那样,双树故事中的微小寓意却很深远;
孤单的小船,像是暂时亲近的亲人般陪伴左右。
佛经里记载的宗教道理,就如同搜寻的证据一般难以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