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皖口西,船泊皖口东。
独见一亭古,苍然元气中。
俯聆浩浩江,仰睇谡谡松。
二声并入夜,相聚生悲风。
之子期不来,使我久支筇。
【注释】
大观亭:亭名,在今安徽合肥西郊。
迟汪均之兄弟:指汪均之兄弟二人及从弟汪子卿。
戊寅: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一一八七年)。
日落皖口西:夕阳落在皖口西边。
船泊皖口东:船只停泊在皖口东边。
独见一亭古:只看到一座孤零零的亭子。
苍然元气中:苍然,苍老貌。元气,指天地间万物生长的气。
俯聆浩浩江,仰睇谡谡松:低头聆听长江水浪滚滚的声响;抬头仰望松林青翠挺拔的景象。
二声并入夜,相聚生悲风:傍晚时分,长江、松涛的声音与秋风合奏,使人产生悲伤之情。
之子期不来,使我久支筇:汪子卿不回来,使作者长时间支撑着竹杖行走。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秋,诗人游大观亭后所作。诗中通过描写皖口江畔大观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汪子卿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首联“日落皖口西,船泊皖口东”,写诗人在大观亭观赏风景时的情景。皖口是长江流经安徽省西部的一个著名渡口,这里水流湍急,风景秀丽。在这里,诗人看到了夕阳西下,江水波光粼粼的景象,以及停靠在此地的船只。这两个景象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也为下文对汪子卿的思念埋下了伏笔。
颔联“独见一亭古,苍然元气中”,写诗人在大观亭上所见。大观亭位于皖口西岸,是一座古老的亭子。在这里,诗人感受到了天地间万物生长的气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这里的“苍然”一词,既形容了大观亭古朴典雅的风貌,又表现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然美的向往和感慨。
颈联“俯聆浩浩江,仰睇谡谡松”,写诗人在大观亭上所听到的声音。这里,诗人听到了江水波涛汹涌的声音和松林青翠挺拔的声音。这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尾联“二声并入夜,相聚生悲风”,写诗人在大观亭上所感受到的情感。这里的“二声”指的是长江和松涛两种声音。当它们在夜晚汇聚在一起时,产生了一种悲伤的氛围。诗人由此联想到汪子卿不回来的情况,不禁感到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大观亭上的景色和听到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汪子卿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