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浸东南力未苏,万家饥鹄不胜呼。
中丞欲请敖仓粟,司谏先陈郑侠图。
漫议补苴停转运,最怜剜肉赐全租。
春来县吏敲门早,试问三农一饱无?

诗名:纪事二首 其一

巨浸东南力未苏,万家饥鹄不胜呼。中丞欲请敖仓粟,司谏先陈郑侠图。漫议补苴停转运,最怜剜肉赐全租。春来县吏敲门早,试问三农一饱无?

注释:

  • 巨浸东南:指黄河下游的流域。
  • 力未苏:力量尚未恢复。
  • 饥鹄:饥饿的天鹅,这里借指百姓。
  • 中丞:古代中央官职之一,即中书省丞相或中书令。
  • 敖仓粟:即敖仓粮,古代储存粮食的地方。
  • 郑侠图:指郑侠提出的建议或计划。
  • 补苴:补救。
  • 剜肉:比喻从自己身上取出一部分来救济别人。
  • 全租:免除全部租税。
  • 县吏:古代基层官吏。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席豫创作的五律《江行纪事二首》中的第一首诗。整首诗以雄劲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地区的水路和农田景象。诗人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诗的前两句“巨浸东南力未苏,万家饥鹄不胜呼”描述了江南地区洪水尚未消退的情况,以及因洪水而遭受饥饿的百姓们的痛苦呼唤。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当时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诗歌转向政治议题:“中丞欲请敖仓粟,司谏先陈郑侠图。”这两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和官员们之间的矛盾。其中,“中丞”指的是中央官职,“敖仓粟”指的是储存的粮食,而“郑侠图”则是指郑侠提出的改革措施。这两句诗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对于改革的需求。

作者转向对农民生活的担忧:“漫议补苴停转运,最怜剜肉赐全租。”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农民生活困苦的关心。其中,“补苴”指的是补救,“停转运”指的是停止税收和劳役,而“剜肉赐全租”则是指从自己的身上取出一部分来救济别人。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对于农民困境的同情和对社会公平的关注。

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春来县吏敲门早,试问三农一饱无?”这两句诗寓意着希望在春天来临之际,农民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不再受到饥饿的威胁。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未来的关注和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国家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