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当马革裹尸,自惭亡命十年,幸头颅无恙;
建虏犹燕巢在幕,惨闻苦战七日,剩血肉相抟。
【译文】
男儿应当像马革裹尸,自己惭愧十年间亡命,幸而头颅无恙; 建虏还象燕巢在幕,惨闻苦战七日,剩血肉相抟。
【注释】
挽:慰问、悼念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刘玉堂:即刘大夏(生卒年不详)。宋末大臣,字元济,号石屋老人。陕西渭南人。宋宁宗嘉定七年进士,授秘书省著作郎兼权刑部侍郎,迁中书舍人。后以忤权臣贾似道被贬为建昌军判官,历官提举常盈仓,改浙西提点刑狱。淳祐四年,拜参知政事。次年,因贾似道谗言罢职。六年复起,寻以忧去。宝祐元年,再起为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八年,拜右丞相,进封魏国公,加少保。八年,与右丞相叶梦鼎等请诛贾似道,不允,愤然辞位归乡里。九年,贾似道又诬其与杨么通谋,下御史台狱,不久死于狱中。谥文靖。有《石屋集》二十卷。
【赏析】
是作者对一位叫刘玉堂的大臣的哀悼。刘玉堂于宋末被贾似道所害。诗人用“男儿当马革裹尸”的典故,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节操。“自惭亡命十年”,表达了对刘玉堂的哀思。最后两句“建虏犹燕巢在幕,惨闻苦战七日,剩血肉相抟。”则描绘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场景,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战争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