擢高科,登显秩,我公何足为荣,数卌年忧国忘家,到今沧海横流,匡扶尤力;
充讲席,备译员,下士岂堪云报,忆三载耳提面命,此后云霄万古,想像徒劳。

【注释】

1、擢:提升。2、登:升官。3、数卌年:二十四年。4、忧国忘家:为国家忧虑,忘记了自己的家庭。5、到今:至今。6、沧海横流:国家动乱不安。7、匡扶:挽救。8、充:担任。9、讲席:教学的场所。10、下士:一般的人。11、云报:报答。12、耳提面命:当面指教,恳切地教导。13、想象:回忆。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晚清著名政治家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所作,其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之洞在任职期间为国为民所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的深深敬佩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而富有感情,通过赞美友人为国家民族所作的贡献,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敬仰之情。

首联“擢高科,登显秩,我公何足为荣”中,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对张之洞在仕途上取得成就的敬佩之情。张之洞被提拔为高官显爵,成为国家的重臣,这是值得尊敬的成就。但诗人并不因此感到骄傲,反而认为他应该以此为荣。因为张之洞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颔联“数卌年忧国忘家,到今沧海横流,匡扶尤力”,则是对张之洞为国家担忧、忘家报国的崇高精神的赞美。诗人指出,张之洞在任职期间,已经为国家操心了二十多年,为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他可以不顾自己的利益和安危,甚至愿意为了国家的利益放弃自己的家庭幸福。这种为国家分忧的精神和毅力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颈联“充讲席,备译员,下士岂堪云报,忆三载耳提面命,此后云霄万古”,则表现了诗人对张之洞在教学和翻译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的敬佩之情。张之洞担任讲席教授和翻译官员,为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还亲自指导学生学习,耐心解答问题,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令人钦佩。

尾联“想像徒劳”。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张之洞未来成就的期待。他认为虽然张之洞已经在国家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仍然是一个年轻的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所以,他希望能够看到张之洞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成为一个更加杰出的人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