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图良晤;莫负名园。
【注释】
晤园:指北京的恭王府花园。联:对偶的句式,是诗词中的一种基本形式,由两行或两行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相近的语句组成,用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
这首诗是恭王府的一副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的楹联,表达了主人希望宾客能在此留下美好回忆的愿望。上联“且图良晤”意为“暂且图谋一次愉快的交谈”,下联“莫负名园”即“不要辜负这个美丽的园林”。这副楹联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且图良晤;莫负名园。
【注释】
晤园:指北京的恭王府花园。联:对偶的句式,是诗词中的一种基本形式,由两行或两行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相近的语句组成,用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
这首诗是恭王府的一副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的楹联,表达了主人希望宾客能在此留下美好回忆的愿望。上联“且图良晤”意为“暂且图谋一次愉快的交谈”,下联“莫负名园”即“不要辜负这个美丽的园林”。这副楹联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注释】 晤园:指北京的恭王府花园。联:对偶的句式,是诗词中的一种基本形式,由两行或两行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相近的语句组成,用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 这首诗是恭王府的一副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的楹联,表达了主人希望宾客能在此留下美好回忆的愿望。上联“且图良晤”意为“暂且图谋一次愉快的交谈”,下联“莫负名园”即“不要辜负这个美丽的园林”。这副楹联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
陈光绂是清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文学成就在清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陈光绂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简介 - 字号与籍贯:陈光绂,字纬度,号谦山,海盐人,是清代著名诗人许廷子的后代。 - 教育背景:据《槜李诗系》记载,陈光绂读书敏异,对天文地理知识有深入的研究。 2. 文学成就 - 诗歌创作:陈光绂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丰富的作品,如《晤园茶楼联》、《秋日书怀》等。 - 风格特点
【注释】 挽张百熙联:这是为清末著名维新派人士、教育家、思想家、外交家,清末新政的主持人之一张百熙所写的一副挽联。张百熙字仲儒,浙江嘉兴人,光绪年间进士,曾先后任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总理等职。戊戌政变后被革职,从此不再做官。1904年病逝于北京。 圣主:皇帝。 悼勋劳:哀悼功勋与劳苦。 自赐金予谥:指光绪帝在位期间,对功臣予以封赏并追赠谥号(一种封建社会的褒扬死者的称号)。 扶荔披香春罢宴
【注释】 1. 赤壁矶:指三国时周瑜在赤壁的矶头,这里泛指古战场。2. 横槊赋诗:古代诗人常以槊(长矛)为武器进行即兴作诗,此处借指挥笔赋诗。3. 月明:月光皎洁明亮。4. 回首:回望,回头看。5. 英雄人不见:英雄人物已经不在人间了。6. 开轩:打开窗户。7. 清风如在:清风依旧吹拂着,仿佛还在眼前。8. 江汉水长流:长江和汉水永远流淌不息。9. 赏析:此诗抒发了作者对过去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
注释:种下杏树就能闻到香气,如同三月的春花一样迷人 聘来金台第一花,是说它非常珍贵 赏析:此诗用杏林庄联,赞颂了金台县的杏花。杏花又名“春雪”,其花期在冬末,此时正是万物复苏、百花凋谢的时候,杏花却独自盛开,清香扑鼻,故称杏林庄联。诗人赞美杏花的美丽和珍贵,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以下是对《挽张之洞联》的逐句解释: 1. 一纸约调人:指的是张之洞接到朝廷的调令,被委以重任。"一纸"表示命令或文书,"调人"即被派遣的人。 2. 不亢不卑:指张之洞面对任务时的态度,既不傲慢也不卑微。"亢"是傲慢,"卑"是自卑,这里反用为谦逊。 3. 平乱五千万里:描述了张之洞所要平定的战乱范围极其广泛,涉及的地域非常遥远,达到了“五千万里”。 4. 三朝真宰辅
【注释】 1. 七省被恩膏:指曾国藩所统辖的七个省份。 2. 三台望星象,烂然功业在人间:指曾国藩在天有灵时,能看见星象变化。他一生为国建树的丰功伟绩,就像天上的星斗一样璀璨辉煌。 3. 烂然:明亮的样子。 【译文】 曾氏家族七省的百姓都沐浴过他的恩惠,他的功勋名号传遍天下; 他仰望天空的星象,看到自己一生的功绩如同灿烂的星辰,闪耀在人间。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曾国藩的诗作
注释:挽词。赞颂张百熙对国事的忠诚,惋惜他去世时没有用戈自卫,死后还要为天下百姓感到痛心; 思考着激励自己不才的人,打算登上特剡(一种官名),但只留下生的刍草满握,深感遗憾,因为识得你太迟了。 赏析: 这首挽联是晚清著名诗人陈三立写给张百熙的一副悼念之词。 全联四句,每句七字,结构相同,对仗工稳。 第一句“叹弥留忧国,尚恋主恩”,写张百熙临终前还忧国念主,怀念皇帝的恩情。 第二句“惜哉返日无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