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济老臣心,似武乡尽瘁鞠躬,海内士林,同声洒泪;
褒荣国家礼,有明君听言从谏,中兴事业,傥慰忠魂。

诗句

  1. 开济老臣心: 此句意指张之洞作为一位年岁已高的大臣,仍心怀国事,为国家的安危操心。”开济”一词通常用以形容辅佐帝王治理国家,此处表达的是对张之洞忠心耿耿、为国家尽心尽力的态度。
  2. 似武乡尽瘁鞠躬: “武乡”是东汉时期名将马援的别号,此处用来比喻张之洞如武乡侯般忠诚和尽职。”尽瘁鞠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效力,鞠躬尽瘁,表示他为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不惜一切代价。
  3. 海内士林,同声洒泪: “海内士林”指的是国内所有的知识分子或学者,”同声洒泪”则表达了他们对张之洞的敬仰与哀悼之情。这里暗示了当时社会对张之洞的高度评价和深切怀念,以及他去世后人们感到的哀伤。
  4. 褒荣国家礼有明君听言从谏: 这句赞扬了国家对他的表彰礼遇(“褒荣”)、以及明君(“明君”)能够听取他的忠言(“听言”)并加以采纳。这反映了朝廷对张之洞贡献的认可,同时也显示了他生前受到的信任和尊重。
  5. 中兴事业,傥慰忠魂: “中兴事业”指张之洞在历史上曾助力中国实现政治上的复兴和稳定。”傥慰忠魂”则是说这些功绩或许能安慰他在世时忠诚于国家而未能看到成果的内心。这里的“傥”字带有一丝假设的语气,表达了一种遗憾和希望未来能够有所作为的情感。

译文

开济老臣心,似武乡尽瘁鞠躬;天下士林共饮泣,四海之内皆知恩。
褒荣国家礼有明君,闻其言者皆听从。
振兴中华业,愿以此举慰忠魂。

注释

  1. “开济老臣心”:意为年迈的大臣仍然心系国家大事,忠诚无私。
  2. “似武乡尽瘁鞠躬”:用武乡侯马援的故事来形容张之洞为国尽忠、鞠躬尽瘁的一生。
  3. “同声洒泪”:形容全国上下共同哀悼张之洞的离去。
  4. “褒荣国家礼”:赞誉国家对他给予的荣誉和礼遇。
  5. “听言从谏”:称赞明君虚怀若谷,愿意听取臣子的意见并接受劝谏。
  6. “中兴事业”:指张之洞曾经参与并推动的恢复中华的政治和经济复兴。
  7. “傥慰忠魂”:寄托着作者对于张之洞忠诚一生,未能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得以实现的遗憾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赏析

此诗通过深情的笔触展现了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一生及其贡献。首句“开济老臣心”不仅点明了张之洞年老志坚的形象,也体现了其对国家深沉的责任感。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其忠诚与奉献的描述,进一步突显了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最后两句中“中兴事业”和“傥慰忠魂”的表述,既表达了人们对张之洞的缅怀,也暗含了对其未竟事业的期待,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维度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张之洞个人生平的赞美,也是对中国近代史中重要人物的一种致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