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分明却上眉,三生精魄怅来迟。
每从香灺灯残后,想到牵衣索抱时。

【注释】

余:我。从安庆回家两日:从安庆回家,过了两天。

仍:又。

束装:捆好行装。

即:就。

得见:得到消息。

俊儿:儿子。

凶信:《三国志·蜀书》中记载,诸葛亮临终前给后主刘禅留下一封遗书说:“嗣子瞻亮,可以辅之。”意思是说,如果刘禅能像自己一样辅佐好国家,则“必能自致于九锡,加于尊号”,并请刘禅不要改换丞相,以免引起动乱。后来,刘禅果然听从了诸葛亮的劝告,称帝时,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这就是有名的“托孤”。

作此悼之:写下这首诗来哀悼他。

其四:这是第四首。

紫气分明却上眉,三生精魄怅来迟。

每从香灺灯残后,想到牵衣索抱时。

【赏析】

《其四》是诗人在得知儿子去世的消息时所作的悼念之作。全诗写得很平实自然,没有太多的修饰与雕琢。

首句“紫气分明却上眉”化用杜甫《梦李白二首寄予》中“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天育骠骑歌》)诗意,以紫气喻指祥瑞之气,意谓祥瑞之气已升入眉端,而三生精魄却迟迟未至,言外之意,似乎暗含着对儿子的无限哀思。

次句“三生精魄怅来迟”化用杜甫《月夜》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诗意,以三生精魄喻指自己的魂魄,言外之意,似乎是说自己的儿子未能及时地归来,以致自己的魂魄久久不能归去。

第三句“每从香灺灯残后”化用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诗意,以香灺灯为喻,意谓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自己总是从香灺灯残后想起儿子,想到儿子牵衣索抱时的情景。

末句“想到牵衣索抱时”化用杜甫《羌村》中“远穿细葛缝夹衣,山花插满青丝发,隔帘闻打乳酪声,夜雨滴尽牛犊死”(《宿府》其一)诗意,意谓每当看到牵衣索抱的小儿,就不禁想起儿子。

这四句诗写得平实自然,毫无造作矫饰之感;同时,又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