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思千里;鹪鹩足一枝。
【注释】
- 老骥:老马。
- 思千里:比喻人壮志未酬,怀有远大的抱负。
- 鹪鹩(xiāoliao):一种小鸟,生活在树上,以小枝为巢。
- 足一枝:比喻人虽小有成就,但不足以支撑自己。
- 赏析:此诗以“老骥”和“鹪鹩”作比,表达了诗人的壮志难酬之情和人生感慨。
老骥思千里;鹪鹩足一枝。
【注释】
【注释】 矮纸:即小纸。曾题字数行:曾经在上面写过几行字。旁人:别人。怪我:认为我是怪人,怪僻的作风。语苍凉:说话很凄凉悲伤。湖山自是幽人福:湖山自然是隐逸之人的福气。漫与前贤并较量:随便和前代的贤人比一比,较量一下。 【译文】 一张小纸,上面写了一行字,别人怪我说话很凄凉悲伤;湖山本来是隐士们的福气,可以随便和他们比较一下。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写于诗人退居江州时。蒋文肃是宋代著名画家
托根端要傍瑶台 未必仙姿胜众材 祇为玉皇亲手种 大家推作百花魁 注释: 1. 托根端要傍瑶台:形容某人的根基深厚,仿佛生长在瑶台之上,暗示其出身高贵。 2. 未必仙姿胜众材:表示即使某人拥有超凡脱俗的姿色,也并不意味着他的其他才能或品质就一定胜过众人。 3. 祇为玉皇亲手种:意指某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某种事物的佼佼者,只是因为受到了玉皇大帝的特殊宠爱或照顾。 4. 大家推作百花魁
《观自在念诵仪轨经》其一赏析 世运滔滔,感不禁;偶然失脚,便浮沉。这是清代翁同和在《题唐人书十一面观自在念诵仪轨经·其一》中表达的感慨。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人生的起伏与无常,以及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世运滔滔”四字,形象地勾勒出时代的动荡不安和社会的混乱状态。而“感不禁”三个字,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种变幻莫测的社会现象的无奈和内心的挣扎。诗人在感叹之余
注释: 1. 养心无药亦无方,动辄随缘静退藏。 2. 任尔邪风吹不去,蠲除芥子白檀香。 3.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4. 南无悉达多。愿大慈恩光垂加被,速得究竟清净解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观自在菩萨的指导下,通过修行和修炼,达到了一种深深的禅定境界。诗中充满了对修行者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表达了修行者对于佛法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注释】 沈石天:即沈周,字君用,号石田、白石翁,明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花药盦:指画家文徵明的画室名。文徵明曾与沈周、唐寅、仇英等人以书画为伴,称“吴中四才子”。和尚:指文徵明。 【赏析】 这首诗是沈周为文徵明的花药盦所作。诗人对文徵明寄予厚望。诗的前两句赞颂其画法兼采南北宗派,独辟蹊径,创造出一种空灵清朗的境界。后两句则表明诗人认为文征明年高德劭,才华过人,不必拘泥于“白石翁”的评说
注释: 题家藏灵飞经真迹:指的是题家中收藏的《灵飞经》真迹,《灵飞经》是唐代的一部经典佛经。 狐鸣篝火眩妖符,巨石风刀事有无:用狐狸在篝火旁叫唤来迷惑妖怪,巨石被风割成锋利的刀状,这些比喻都是形容战争中的残酷和混乱。 敢遣过江衣褶在,烽烟澒洞满皇都:敢于派遣士兵渡过长江,因为战火已经烧遍了整个京城。这里的“敢遣”是指皇帝的决断,“过江”指的是渡江作战,“衣褶”指士兵们的衣服
释义: 经过二百年的岁月,有后人继承了渔山的画技和精神。 秋日的风带着清凉的雨水,这样的天气正是作画的好时节,但是谁能够理解挑灯夜战作画的情感呢? 注释: 1. 题吴渔山真迹二首之二:是诗人写给吴渔山的诗。 2. 二百年来有后生:指经过二百年的时间,有后来人能够继承渔山的画技和精神。 3. 庙堂拜疏乞归耕:指的是渔山曾因为对朝廷不满而上书请求回家种田。 4. 尖风凉雨秋如此
注释:画扇上有戴文节的题诗,越写越有力,越写越生动,当年妙语我曾听过。 可怜这十月江南的景色,一角残山分外青翠。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画扇上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诗中通过“愈涩愈生笔愈灵”等词语,描绘了画扇上诗作的独特魅力,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纸上挥斥方遒。而“可怜这十月江南的景色,一角残山分外青”,则将读者带入了美丽的江南水乡
【注释】 白玉:指《兰亭序》帖。杨献叔:唐代书法家杨凝式,人称“小王右军”。题:指为《兰亭序》书写跋尾或评语。其三:指杨凝式的《兰亭序》跋。碧玉清刚:形容书法笔意的挺拔劲健。《兰亭序》是行书,所以用"清刚"来比喻。肥:丰腴、丰厚。纤微:细小之处。别具谈碑口:另开新论,别有高论。顿觉承平老辈稀:忽然觉得盛世时已少有人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了。 【赏析】 这是一首题跋诗,是说书法之妙
【注释】 劫:佛教语,指世界毁灭。回:旋转。佛:指佛法。护持:守护,保佑。时时:常常。看:瞧,望。慰輖(jié)饥:安慰饥饿。一:代词,指自己。掬(jū):用双手捧取,形容数量少或程度浅。寒酸(chán):贫寒,卑贱。泪:眼泪。竟:竟然。似:好像。河梁古别离: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今日复相离”句,意为今又分别。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人在妻子去世后,心情悲痛欲绝,但因妻子是贫家女子
我们将对诗句进行逐句释义: 1. 天旌厥事(jīng jì):指天帝的旌旗,象征权威和神圣。厥事,其事务。 2. 事乃集(nǎi jí):事情都集中在这里。 3. 江裹此山(guāi cǐ shān):在长江的包围中,这座山显得不那么高大。 4. 不浮:不飘浮、不动。 接下来是译文: 天帝的旗帜指向这里,所有的事务都汇聚于此;在这长江的包围之中,这座山似乎并不那么高大。 关键词注释: - 天旌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作者通过“小金山堂室联”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无奈。首句“弹指皆空”,以佛家语代指世事变幻,瞬息即逝;“玉局可曾留带去”,借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王献之“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意境;“如拳不大”,形容金山虽小,但能跨越江河。次句“金山也肯过江来”,则表现了作者对金山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全诗运用比喻
【注释】 朝闻(闻)道:早上听到道理。夕死可矣:晚上死去也可以了。今而后吾知免夫:如今以后才知道免除罪过。 【赏析】 这是一首自挽诗,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对生死观念的认识。“朝闻道”三句是说,早晨听到了正确的道理,晚上死去也是可以的;“吾生幸而得”,意思是说,我活着真是有幸啊!“今而后”两句是说,如今以后才懂得免除罪过。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的认识
【注解】 报恩寺:在浙江省绍兴市。还元阁:在报恩寺内,又名“还源阁”。大散关:在四川省广元市东北,为蜀道要塞,历代诗人多有诗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四年)游报恩寺时所作的一首七绝诗。 第一句点明题旨,写诗人来到报恩寺后,首先去游览了还元阁。还元阁即还源阁,相传为唐代名僧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前在此修炼的地方。这里,诗人以“还元”二字,暗寓了佛教的“返本还原”之意
自笑江潭有饿夫,不应乞米到胡奴。牛阑西畔三间屋,谁画先生卧雪图。 翁同和的这首诗《次韵题章侯博古牌刻本三首选二 其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意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考空间。诗中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人生感悟。 “自笑江潭有饿夫,不应乞米到胡奴。”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在诗人看来,那些像江潭中的饿夫一样的人
诗句释义与译文: 一剑雄驱十万夫,莫将三岛玩倭奴。 绝秦诅楚吾何与,忍弃龙兴旧版图。 注释: - 一剑雄驱十万夫:形容英勇地指挥着一支强大的军队。 - 莫将三岛玩倭奴:不要玩弄那些倭国(指日本)的傀儡政权。 - 绝秦诅楚吾何与:我对这些国家的战争并不涉及任何关系。 - 忍弃龙兴旧版图:忍受丢弃了曾经辉煌的领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