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南溟吼石鲸,赤城曙色动虹旌。
同秋罢校长杨猎,盛夏严屯细柳营。
海上艨艟开夜宴,江头笳鼓杂欢声。
搏轮螳臂烦天讨,道是元戈欲耀明。
万里南溟吼石鲸,赤城曙色动虹旌。
同秋罢校长杨猎,盛夏严屯细柳营。
海上艨艟开夜宴,江头笳鼓杂欢声。
搏轮螳臂烦天讨,道是元戈欲耀明。
【注解】
万里:指遥远的南方大海。
南溟:南海,泛指南方的海洋。
石鲸:巨大的鲸鱼,这里指海中巨兽。
赤城:指日出时红光照耀的城墙,此处比喻旭日东升的景象。
曙色:拂晓时的曙光。
虹旌:彩虹般的旗帜,这里指天空中的彩虹。
同秋:共同度过秋天。
罢长:结束了校长职务。
杨猎:指打猎,这里比喻治理国家。
盛夏:夏季。
严屯:严密驻扎。
艨艟:古代战船,这里指战舰或战船。
夜宴:夜间举行的宴会。
江头:江边。
笳鼓:古代乐器。
搏轮:徒劳地挥动车轮。
螳臂:比喻力量微小。
烦:烦扰。
元戈:兵器。
耀:照耀。
【赏析】
赵蕃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个人经历的深刻感悟。诗中的“万里南溟”与“赤城曙色”等自然景象,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暗含了其对国家大义的忠诚与坚守。
首句“万里南溟吼石鲸”,描绘了广阔的海面上,巨大的鲸鱼在波涛中翻滚的景象,形象生动,富有力量感。这不仅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也象征着国家的辽阔和强大。第二句“赤城曙色动虹旌”,则将视角转向了早晨的天空,红色的曙光映照着古老的城墙,犹如一面悬挂在空中的旗帜,充满了希望和活力。这一描写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色,也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第三句“同秋罢校长杨猎”,诗人以“杨猎”自比,表明自己虽卸任但依然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国家治理。第四句“盛夏严屯细柳营”,则描绘了夏日里军队严密驻扎的场景,体现了国家的强盛和军队的威武。第五句“海上艨艟开夜宴”,则以夜晚战舰的灯火辉煌,象征国家的强大和繁荣。最后一句“江头笳鼓杂欢声”,则表现了人们在节日庆典中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国家的和谐稳定。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军事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和个人经历的感慨。它不仅仅是对国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国家治理和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这种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使得整首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