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尽行人过此桥,西来那得不魂销。
朔风吹堕华山雪,错认飞花是柳条。
【注】灞桥,在陕西省长安县东。
灞水桥边送行人过桥,西来的游子哪能不魂牵梦萦。
朔风卷起华山之雪飘落,我错把飞花当成了柳条。
送尽行人过此桥,西来那得不魂销。
朔风吹堕华山雪,错认飞花是柳条。
【注】灞桥,在陕西省长安县东。
灞水桥边送行人过桥,西来的游子哪能不魂牵梦萦。
朔风卷起华山之雪飘落,我错把飞花当成了柳条。
徐镛是一位清代诗人,字咏之,桐城人。他的成就体现在他的文学成就上,尤其是在诗歌方面的贡献。以下是对徐镛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简介 - 科举及第:徐镛在清朝嘉庆年间中进士,是嘉庆己巳恩科的进士。这一荣誉标志着他在当时的学术和政治生活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 官职经历:徐镛在科举成功后,历任多个官职,包括顺天府尹、山西布政使和太仆寺卿等重要职务。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政治经历
洪忠宣祠 不愁鼎镬一心坚,辩折金廷气凛然。 举目动惊风黯惨,攀髯空想泪潺湲。 放还北地辞羁绁,沦滴南朝被弃捐。 寂寞钱塘孤庙冷,千秋有恨听啼鹃。 注释: 1. 不愁鼎镬一心坚:不怕遭受酷刑和磨难。 2. 辩折金廷:在朝廷辩论时言辞犀利,不畏权贵。 3. 举目动惊风黯惨:抬头看时,感到一阵凄凉的寒意。 4. 攀髯空想泪潺湲:想象着胡须上挂着泪水的情景。 5. 放还北地辞羁绁:回到北方后辞去了官职。
【注释】 ①郭:外城。亭午:中午,日中。②晷影:太阳影子。③沙渚:水边沙地。渔舠(zhī):渔船。④鹭鸶: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善飞。⑤参错:交错。⑥萧散:洒脱。⑦荆关笔:指晋代桓玄的《南征赋》,其文辞华艳,为世所非。⑧玄英:仙山名,在今安徽歙县北,传说为神仙居处。⑨玄英、汉客星: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或星宿名。⑩谢浮名:抛弃名利。⑩烟波狎(xiá)柔橹: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轻快地划着船。⑩双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全诗如下: 长林销夏 晞发行吟日正长,桐花落尽又新篁。 雨馀绝胜探林屋,风散浑疑倚石床。 空翠飞来衣欲湿,绿云移处屐生香。 扶筇老衲盘根坐,听到黄鹂晚更凉。 译文: 长林消夏 太阳高照的时候,诗人在树林中漫步吟咏,桐树开花后,花朵凋谢了,又长出了新的竹笋。 雨后景色优美,仿佛是到林中的屋子探险,风吹过,好像靠在石床上。 空气中充满了翠绿色彩
【译文】 渔家女儿头上插着艾虎钗,身佩苻离挂百结。 划着兰色的小船泛行在菖蒲节上,湖心荡漾清又彻,没有休歇,杜鹃啼叫枝上声声血。 把玉器埋在土中香魂就断绝了,江面上银涛空呜咽。 不要谈论屈原的闲话,春纤姑娘在手捏。 半湾小舟在逻逤中沉没,檀木屑落满河滩。 【注释】 1. 渔家:古代民间称以打鱼为生的人家。 2. 子规:即杜鹃,俗称布谷鸟。 3. 瘗(yì)玉:埋藏玉制器物。 4. 逻逤(lú)
诗句释义 1 丝雨沉沉移白昼:描述细雨绵绵,天色暗淡如白昼。 2. 红灯偎铜兽:指红色灯笼与金色的铜制兽形装饰物相偎依。 3. 秋影上窗纱:秋天的景色映照在窗纱上。 4. 妙手黄荃,墨晕层层透:形容女子画工精细,墨汁层层晕染,如同黄荃(唐代著名画家)一般。 5. 最怜酒冷香残后:表达了对酒冷后香气消散的惋惜之情。 6. 泪粉沾罗袖:泪水沾湿了罗袖,形容悲伤到哭泣。 7. 生怕拂玄霜,却笑花枝
诗句原文: 飒飒乾坤,帘前暮雨西风透。 秋潮如溜,铁骑声还骤。 腹转车轮,绿鬓原依旧。 君知否,一分重九,消得人儿瘦。 译文: 在风雨交加的黄昏时刻,帘外的世界显得格外苍凉。秋潮涌动,如同细流般流淌,而远处传来的铁骑声又显得如此急促。身体随着这股力量转动,仿佛感受到岁月在自己身上留下的印记。你明白我的心情吗?重阳节即将来临,我不禁感叹,在这节日里,我变得更加消瘦了。 注释: - 飒飒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