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忽飞扬,冰凝砚一方。
炙馀资石炭,化处受玄霜。
调燮交离坎,中和适燠凉。
不须呵彩笔,抒藻有辉光。
炙砚
文思忽飞扬,冰凝砚一方。
炙余资石炭,化处受玄霜。
调燮交离坎,中和适燠凉。
不须呵彩笔,抒藻有辉光。
注释:
- 炙砚:用火烤砚台使其变硬或变干。
- 文思:文学创作的思维活动。
- 飞扬:这里形容文思的活跃和流畅。
- 冰凝:比喻文笔刚劲有力,如冰般坚硬。
- 炙余:指火烤过后剩余的东西。
- 资:供给、利用。
- 化处:变化的地方。
- 玄霜:黑色的霜,这里比喻墨色深沉。
- 调燮:调和。
- 离坎:八卦之一,代表水元素,与坎卦相对应。
- 中和:适中和谐。
- 煦凉:温暖的阳光。
- 呵彩笔:涂抹彩色的笔,形容写作时需要借助色彩来表达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书写过程中的一种独特体验。通过“炙砚”、“冰凝”等词语,诗人传达了一种文人对文字的执着追求和对艺术创作的严肃态度。他不仅关注文思的飞扬和文笔的刚劲,还注重墨色的深浅和色彩的运用。诗中的“炙余资石炭,化处受玄霜”形象地表达了笔墨之间深厚的关系,以及墨色变化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最后两句“调燮交离坎,中和适燠凉”则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主题,强调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追求的平衡与和谐,即在激烈的文思与平和的心态中找到最佳的创作状态。整首诗既展现了文人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又体现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的严谨态度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