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捭上首,却克跛而登。
有力皆可努,如行河上冰。
晏安乃酖毒,胡为昧寝兴。
拊髀发长叹,天命良可胜!
【注释】
- 捭上首:比喻在上位者。
- 却克跛而登:比喻在逆境中奋起的人。
- 有力皆可努,如行河上冰:比喻人人都有力量,可以像渡河时推着冰前进一样,战胜困难。
- 晏安乃酖毒:指安逸享乐是毒害人的东西。
- 胡为昧寝兴:为何要蒙蔽自己的良知去追求享乐。
- 拊髀发长叹,天命良可胜:拍着大腿长吁短叹,感叹上天的安排太不公平。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通过描写“与诸昆季言怀”时所想到的一些事物,抒发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首二句写在上位者不仁,却能得势升迁。“捭上首”,比喻在上位者不仁。“却克跛而登”,比喻在逆境中奋起的人。这里用“捭”“克”字,形容不仁者的手段和方式,以突出其恶劣。“有力皆可努,如行河上冰。”比喻人人都有力量,可以像渡河时推着冰前进一样,战胜困难。“力”在这里是指人的才能、本领。“努”是指用力向前推。“行河上冰”,比喻战胜困难。
后二句写人们应该清醒地认识现实,不要沉迷于安乐的生活。“晏安乃酖毒”,意谓安逸享乐是毒害人的东西。“胡为昧寝兴”,意思是说,为什么要蒙蔽自己的良知去追求享乐呢?“昧寝兴”,蒙蔽自己良知,追求享乐。“拊髀发长叹”,“拊”“股”同音,“髀”即大腿。“长叹”,即长啸、长吟。“天命良可胜”,意思是说,天意如此,我的命运真是不可改变啊!“胜”,这里是无可奈何的意思。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在上位者”与“在逆境中奋起的人”作对比;同时,作者又以“在上位者”与“蒙蔽自己良知去追求享乐的人”作对比,使诗歌的主题鲜明、强烈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