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字收回自悔粗,甘心鞭背谢麻姑。
愿天罚受维摩病,消得闺中薄怒无。
【注释】
委曲辞:即《怨歌行》。
锦字:用锦笺写成的书信。
其三:指第三首。《乐府诗集》题作《有所思》,诗云:“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鞭背:以马鞭抽打自己的脊背。
谢麻姑:传说麻姑为仙女,善知人间吉凶祸福,这里指麻姑能预知人世的灾祸。
维摩病:即“维摩诘病”。《维摩经》中说:佛弟子维摩诘(即文殊师利)有疾,请释迦牟尼为其治病。后因称患难为“维摩病”。
消得:消解、消除。这里是解除、免除的意思。
闺中薄怒无:指夫妻之间的小争吵,不必计较。
赏析:
这是一首写相思之苦的抒情诗。全诗通过女子对男子的怨恨和思念,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所受到的种种压迫和痛苦。诗中的“悔”、“谢”等词语,表现了女子在爱情遭到挫折时的痛苦心情;而最后两句则以“愿”字收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开头两句,女主人公在书信里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信中的“锦字”,本是男女相爱的信物,如今却成了悔恨的根源。女子在信上写道:我实在不该如此粗心大意,以致让丈夫背上了不忠的罪名。接着,女子又表示要甘心接受丈夫的惩罚,请求麻姑为她解除这桩不幸的婚姻。这两句话,既表明了她对丈夫的无限眷恋,也表现出了女子对封建礼教的盲目信仰。
中间两句,女子进一步申述了自己对这段婚姻的不满和抱怨。她埋怨自己当初没有识透对方的用心,结果落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然而,她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把这种感情上升到了对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攻击,认为它才是造成这场悲剧的根本原因。因此,她决心要向封建礼教进行挑战,要求它为自己主持公道,消除这场不必要的灾难。
最后两句,女子在信的结尾处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她希望对方能够原谅自己的过错,不要再追究那些无关紧要的是非问题了。同时,她还要求对方不要再让自己陷入这种痛苦的困境之中。这一要求虽然显得有些过分,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却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里,妇女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她们的命运往往掌握在丈夫和家庭的利益之上。因此,女子的要求实际上是在争取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
这首诗通过对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表现,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现了广大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它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料,对于研究和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