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天上几筵张,万条红烛相煇光。
龙迎雷拥听名姓,蕊珠仙籍铺中央。
一声堂上都倾耳,莫省裴头与黄尾。
孤寒平地竟飞腾,闻呼毕卓真名士。
我希开閤平津风,稷下髦士来追从。
春花虽多秋实少,百树期收一穫功。
元之拾才有神识,倒海求珠山剖璧。
目迷不失李华文,心赏独有刘蕡策。
明朝桂苑歌霓裳,星攒多士云龙翔。
座中方伯喜欲狂,吾道东矣生升堂。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诗的作者是李白,他为吴君所画的《历下四帧图》中的第四幅是“宾兴得士”。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大罗天上几筵张,万条红烛相煇光。
龙迎雷拥听名姓,蕊珠仙籍铺中央。
一声堂上都倾耳,莫省裴头与黄尾。
孤寒平地竟飞腾,闻呼毕卓真名士。
我希开閤平津风,稷下髦士来追从。
春花虽多秋实少,百树期收一穫功。
元之拾才有神识,倒海求珠山剖璧。
目迷不失李华文,心赏独有刘蕡策。
明朝桂苑歌霓裳,星攒多士云龙翔。
座中方伯喜欲狂,吾道东矣生升堂。

我们来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吴君画中人物的赞美之情。诗中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场景,众多宾客欢聚一堂,气氛热烈。诗人通过对画中人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他们才华和地位的认可。

在诗中,诗人用了许多比喻和形容词来描绘画中人物的形象和气质。例如,“大罗天上几筵张,万条红烛相輝光”形容宴会场面宏大壮观;“龙迎雷拥听名姓,蕊珠仙籍铺中央”则形容这些宾客的地位尊贵如仙。

诗人还通过对比来突出画中人物的才华和地位。如“一声堂上都倾耳,莫省裴头与黄尾”,暗示画中人物的才华足以让所有宾客倾倒;“孤寒平地竟飞腾,闻呼毕卓真名士”,则表示这些人在平地上也能迅速崛起,如同传说中的毕卓一样。

诗人以自己的期望结束全诗,表达了他对这种场景和人物的喜爱之情。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和赞美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艺术、文化和社会风貌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