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心何飞翻,晓视风色昏。
松龙卧云涛,微见爪甲痕。
孤怀有同屐,薄饮况一尊。
披衣穿晨光,结束俭不温。
疾风吹枯原,草断不得扪。
揽袪足离地,十步犹孤奔。
淮流动如丝,中有惊帆屯。
从风去何忧,只落江上村。
吟随波间龙,饮逐潭下猿。
岁晏各忆冢,人气随朝暾。
劝君时孤来,啄木空心魂。
【诗句】
游摄山诗 其五 大风登栖霞峰偕洪大
客心何飞翻,晓视风色昏。
松龙卧云涛,微见爪甲痕。
孤怀有同屐,薄饮况一尊。
披衣穿晨光,结束俭不温。
疾风吹枯原,草断不得扪。
揽袪足离地,十步犹孤奔。
淮流动如丝,中有惊帆屯。
从风去何忧,只落江上村。
吟随波间龙,饮逐潭下猿。
岁晏各忆冢,人气随朝暾。
劝君时孤来,啄木空心魂。
【译文】
登上栖霞峰的大风中与洪大同行,
心中的旅思多么飞扬,早晨看风色已昏。
松林像龙躺在云涛之中,微微露出爪甲的伤痕。
独自行走的心情就像穿着鞋子一样,只是喝了一点酒。
穿上外衣走出早晨的光中,衣衫依然简朴而不暖和。
疾风卷起干枯的原野,草木折断了也不能攀援。
挽着袖子脚离地面,十步之外还是孤独的奔跑。
淮河的水流动得像丝绸一般,其中却有惊慌失措的帆船。
随着风离去又有何忧虑,只落到江上的村落。
吟诵随着波浪中的鱼龙,饮酒追随潭下的猿猴。
年末时各自思念故乡的坟墓,人的气息随着太阳升起。
劝你有时独自来,用啄木的声音唤醒空灵的灵魂。
【赏析】
《游摄山诗》组诗共五首,写于唐大历(766-770)初年诗人晚年寓居润州句容、金坛等地期间所作。这组诗描绘了诗人在游摄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感慨。此诗为第五首。
开头四句写登高望远的壮举。“大风”二句,写诗人登山观景,山风强劲,天色昏暗。“松龙”二句,写山巅之松似龙般卧伏于云海之上,隐约可见树皮上爪甲的纹理。诗人以“龙”喻山巅之松,形象生动而富有想象力。“孤怀”二句,诗人感叹自己独行于此,只有松树伴他左右,只能喝少量酒以驱寒。“披衣”,即披开衣服;“穿”通“涉”。这里指诗人穿好衣服走出早晨的阳光里,但衣衫仍然单薄。“疾风”二句,写疾风席卷枯草,使得草木折断而不能攀援,表现出一种凄凉之感。诗人在此感叹自己的身世飘零。“揽袪”,即撩起衣襟,表示动作;“袪”,古代的一种衣襟。“十步”,指距离极短的距离。“孤奔”,孤独地逃跑或奔走。“淮流”、“惊帆”,均指江水,暗含漂泊之感。“朝暾”,即初升的太阳,这里比喻希望。“朝暾”与“岁晏”(年终),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岁晏”句,意为岁月将尽,诗人心中充满怀念故土之情。“人心”句,写诗人感叹人心随太阳一同升腾,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劝君”二句,写诗人劝告友人也来游摄山,以寻得心灵的慰藉。“啄木”二句,写诗人在山水间吟诵诗篇,饮酒作乐。“潭下猿”,指诗人在清澈的潭水中听到的猿猴声。“岁晏”二句,写诗人在山水之间回忆起故乡的坟墓,表达了他对于故乡的思念。“朝暾”句,意为朝阳升起,诗人感到温暖。“劝君”二句,写诗人劝告友人也来游摄山,以寻得心灵的慰藉。“啄木”二句,写诗人在山水间吟诵诗篇,饮酒作乐。“潭下猿”,指诗人在清澈的潭水中听到的猿猴声。“岁晏”二句,写诗人在山水之间回忆起故乡的坟墓,表达了他对于故乡的思念。“朝暾”句,意为朝阳升起,诗人感到温暖。“劝君”二句,写诗人劝告友人也来游摄山,以寻得心灵的慰藉。“啄木”二句,写诗人在山水间吟诵诗篇,饮酒作乐。“潭下猿”,指诗人在清澈的潭水中听到的猿猴声。“岁晏”二句,写诗人在山水之间回忆起故乡的坟墓,表达了他对于故乡的思念。“朝暾”句,意为朝阳升起,诗人感到温暖。“劝君”二句,写诗人劝告友人也来游摄山,以寻得心灵的慰藉。“啄木”二句,写诗人在山水间吟诵诗篇,饮酒作乐。“潭下猿”,指诗人在清澈的潭水中听到的猿猴声。“岁晏”二句,写诗人在山水之间回忆起故乡的坟墓,表达了他对于故乡的思念。“朝暾”句,意为朝阳升起,诗人感到温暖。“劝君”二句,写诗人劝告友人也来游摄山,以寻得心灵的慰藉。“啄木”二句,写诗人在山水间吟诵诗篇,饮酒作乐。“潭下猿”,指诗人在清澈的潭水中听到的猿猴声。“岁晏”二句,写诗人在山水之间回忆起故乡的坟墓,表达了他对于故乡的思念。“朝暾”句,意为朝阳升起,诗人感到温暖。“劝君”二句,写诗人劝告友人也来游摄山,以寻得心灵的慰藉。 “啄木”二句,写诗人在山水间吟诵诗篇,饮酒作乐。“潭下猿”,指诗人在清澈的潭水中听到的猿猴声。 “岁晏”二句,写诗人在山水之间回忆起故乡的坟墓,表达了他对于故乡的思念。“朝暾”句,意为朝阳升起,诗人感到温暖。“劝君”二句,写诗人劝告友人也来游摄山,以寻得心灵的慰藉。“啄木”二句,写诗人在山水间吟诵诗篇,饮酒作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之一。全诗通过描写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状态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