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生室幽幽,雨合溪蒙蒙。
散行穷幽房,百步不一逢。
竹肥蠹弹衣,萍偃鱼窥瞳。
垂亭碧潭里,倚阁苍萝中。
长廊走峰腰,扫翠迷烟空。
遗啸入鸟语,堕魂寻霜钟。
不知何年苔,键户生阴红。
墙虚椒芬歇,沙薄虫响通。
峡云空裴回,谁求赋幽踪。

【注释】

  1. 白鹿泉:在今江苏丹阳境内。 雨:雨点。
  2. 幽幽:幽深貌。
  3. 蒙蒙:雾气弥漫貌。
  4. 散行:漫步,闲行。穷:穷尽。幽房:幽静的住所。
  5. 竹肥蠹弹衣:形容竹子肥大,蛀虫咬坏衣服。蠹,蛀虫。
  6. 萍偃鱼窥瞳:荷叶低伏,鱼儿窥探。
  7. 垂亭:亭子。
  8. 倚阁苍萝中:倚着阁楼,周围生长青翠的藤蔓。
  9. 长廊:曲折的廊道。走峰腰:穿过峰腰。
    10、扫翠迷烟空:扫过浓绿的山色,烟雾弥漫。
  10. 遗啸入鸟语:遗留下的啸声进入鸟鸣。
  11. 堕魂寻霜钟:落魂寻觅寒钟。
  12. 何年苔:何时生满苔藓。
  13. 键户生阴红:门紧闭,生出红色的苔藓。
  14. 墙虚椒芬歇:墙体空阔,花椒香气消散。
  15. 沙薄虫响通:沙滩上昆虫的声响传遍四周。
  16. 峡云空裴回:峡口云雾缭绕,飘荡不定。裴,同“翩”,回旋的样子。
  17. 谁求赋幽踪:谁人能寻求到这幽深的踪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摄山时写的四首诗的最后一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通过对山水风光和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诗的开头两句“尘生室幽幽,雨合溪蒙蒙”描写了诗人居住的环境,室内弥漫着尘土,外面的雨水滴落在溪水中形成一片朦胧的景象。这种环境给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诗人以“散行穷幽房,百步不一逢”描述了他漫步于幽深的房间中,每一步都能找到新的美景。这种探索的过程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竹肥蠹弹衣,萍偃鱼窥瞳。”描绘了竹子茂盛、蛀虫咬坏衣服,以及荷叶低伏、鱼儿窥探的情景。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垂亭碧潭里,倚阁苍萝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亭子和阁楼中的所见所感。碧绿的潭水和苍翠的藤蔓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长廊走峰腰,扫翠迷烟空”等句,详细描述了自己行走在峰腰上的情景,周围的景色被绿色所覆盖,烟雾弥漫,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种画面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遗啸入鸟语,堕魂寻霜钟”两句则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自然界的景象相结合。诗人的遗啸声与鸟儿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寻找那失落的灵魂。而“霜钟”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叹岁月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