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虽不行,舟行月常在。
披衣出船尾,已与郭门背。
深林闪磷火,远树作人态。
零露初无声,白此千顷菜。
孤犬吠风影,征人语烟霭。
惊鸿万里来,凉云忽破碎。
幽虫各清叫,噫气满大块。
凄然感秋心,振动不可耐。
此行殊不远,作客同一嘅。
返思宴居夕,坐惜清光晦。
平生好探奇,欲出天下内。
仙槎倘可乘,银河俨相对。
【注释】
- 吕大:作者的朋友,字不详。2. 明月虽不行:指明月虽有,却不能照临自己。3. 郭门:城郭之外。4. 深林:浓密的树林。5. 磷火:即萤火虫,一种能在黑暗中发光的小昆虫。6. 征人:远行的人。7. 凉云:天气寒冷时天上的云彩。8. 噫气:叹息声。9. 凄然:悲伤的样子。10. 幽虫:夜幕中的蟋蟀等小虫。11. 噫气满大块:感叹声充满整个天地间。12. 仙槎:传说中的木筏,用香木制成。13. 银河:银河,又称银汉,是天空中的白色光带。这里代指天河,天河与银河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比喻遥远的地方或难以到达的地方。14. 内:这里指内部、内部世界或内心深处。15. 探奇:探索奇事异闻,引申为游历名山大川。16. 出天下内:走出自己的狭小天地,游历世间名胜。17. 仙槎倘可乘:如果仙人的船可以乘坐,就表示希望有朝一日能乘仙船遨游四海。18. 银河俨相对:仿佛银河和天河面对面地对视着。19. 坐惜清光晦:坐在昏暗的房间内,因天色已晚而惋惜光明的消逝。20. 霁:雨后天晴,晴朗。
【赏析】
江阴舟夜同吕大作
此诗作于江阴(今江苏省沿江县)的一个夜晚,诗人吕大与其共赏月色,并作下此诗。全诗写景抒情,意境开阔,笔法细腻,语言优美,是一首很有艺术价值的佳作。
首联“明月虽不行,舟行月常在”。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月明如洗的景象,表达了自己虽然不能见到月亮,但月亮始终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情感。
颔联“披衣出船尾,已与郭门背”。诗人披衣走出船尾,来到了城郭之外,感受到了远离尘世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颈联“深林闪磷火,远树作人态”,描绘了一幅深夜山林中的景象,萤火虫在深林中闪烁,远处的树木仿佛有人一样在摇曳。这一联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了诗意。
尾联“孤犬吠风影,征人语烟霭”,则通过描写孤独的狗吠和远去的行人的话语,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寂寞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月色的描绘和对景物的刻画,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夜景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