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书失政和,猎鼓疑宇文。
继周数石刻,惟有斯篆存。
峄山会稽书,摹勒非其真。
兹碑立榛莽,缺画鬼所扪。
迩来碧霞宫,复遭野火燔。
岂其坑儒魂,来报焚书冤。
阿房三月灰,馀焰犹复然。
我言嬴秦罪,在废籀古文。
改篆而篆亡,毁经而经尊。
几令周孔字,禁抑不得传。
非有叔重功,六义无渊原。
堂堂李丞相,独著仓颉篇。
奉诏写石旁,下笔整不偏。
斥弃徒隶文,程邈讵敢干。
法家尚刻削,此迹何真淳。
试读逐客书,后愚而前贤。
观其遘时屯,变本亦可怜。
眇然访遗本,落落区宇闲。
爱此匪恤私,持赠友意殷。
人身不及纸,完好无百年。
楚人得失弓,达者忘其人。
题名倘留世,何必归子孙。

诗句:

  • 穆书失政和,猎鼓疑宇文。
  • 继周数石刻,惟有斯篆存。
  • 峄山会稽书,摹勒非其真。
  • 兹碑立榛莽,缺画鬼所扪。
  • 迩来碧霞宫,复遭野火燔。
  • 岂其坑儒魂,来报焚书冤。
  • 阿房三月灰,馀焰犹复然。
  • 我言嬴秦罪,在废籀古文。
  • 改篆而篆亡,毁经而经尊。
  • 几令周孔字,禁抑不得传。
  • 非有叔重功,六义无渊原。
  • 堂堂李丞相,独著仓颉篇。
  • 奉诏写石旁,下笔整不偏。
  • 斥弃徒隶文,程邈讵敢干。
  • 法家尚刻削,此迹何真淳。
  • 试读逐客书,后愚而前贤。
  • 观其遘时屯,变本亦可怜。
  • 眇然访遗本,落落区宇闲。
  • 爱此匪恤私,持赠友意殷。

译文:
穆书的政局混乱,猎鼓声中疑似宇文。继周朝之后有许多石刻,唯有我的篆书写得留存。峄山的会稽书,摹仿却失去了它的真正。这个碑立在草丛之中,残缺的笔画被鬼所触摸。近来碧霞宫又遭野火焚烧。难道是那些坑儒之人的灵魂,来报复焚书之冤?阿房宫三个月的灰烬,余烟仍然燃烧。我说嬴秦的罪行,在于废弃了籀文和古文。改变篆体而篆书消失,毁坏经典而经典受到尊重。几乎让周公和孔子的字,被禁止传播而不流传。没有像叔重的功绩,《六艺》的真意无从谈起。我堂堂的李丞相,唯独著有仓颉篇。奉皇帝的诏命在石旁书写,下笔端正没有偏斜。排斥舍弃那些徒隶的文字,程邈也不敢参与。法家崇尚刻削,这痕迹为何显得真实淳朴?试着读一下逐客书中的篇章,后来的愚蠢却胜过前面的贤达。观察它遭遇时世的困境,变化的本源也使人感到可怜。眇然寻找遗留下来的本子,孤零零地在空间中闲置。喜爱这个却不顾及私利,把它送给朋友表达心意深厚。人的寿命不及一张纸,完好无损地保存了百年。楚人失去弓后得到的人,聪明的人忘记了那人是谁。《题名》如果留在世上,何必只归于子孙后代?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以咏秦代石刻文字为题材,通过赞美篆刻艺术和书法艺术,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全诗语言典雅流畅,寓意深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与感慨,抒发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