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慕两贤,非友而若师。
束脩好经籍,往往梦见之。
其一钱少詹,识我弱冠时。
注书抉渊原,辨字求据依。
前贤谬称许,谓云戴可追。
东原真天人,我闻恧且疑。
一为校理君,时徵入天扉。
点窜四部书,校录三通碑。
我方走江介,离隔如云泥。
长裾曳朱门,渐蒙孤陋讥。
遭逢得良友,与我斗识知。
汪狂而钱倨,更有洪君奇。
其学乃精绝,独到一世希。
孤蓬生于麻,白沙入以缁。
千年枕经籍,自以元朗期。
欲撰续释文,此事茫无涯。
先抽尔雅篇,虫鸟苦究推。
削其偏傍加,古是而今非。
广摭郭樊孙,高郑乃其枝。
参军小龃龉,叔重吾纲维。
蹉跎未终成,行役以自携。
侧闻校理君,著此二十稘。
声音训诂闲,质证书易诗。
经经自相勘,所失无毫釐。
徵信汉魏儒,阙疑不自欺。
措言又平准,未肯参军随。
【诗句】
平生慕两贤,非友而若师。
束脩好经籍,往往梦见之。
其一钱少詹,识我弱冠时。
注书抉渊原,辨字求据依。
前贤谬称许,谓云戴可追。
东原真天人,我闻恧且疑。
一为校理君,时徵入天扉。
点窜四部书,校录三通碑。
我方走江介,离隔如云泥。
长裾曳朱门,渐蒙孤陋讥。
遭逢得良友,与我斗识知。
汪狂而钱倨,更有洪君奇。
其学乃精绝,独到一世希。
孤蓬生于麻,白沙入以缁。
千年枕经籍,自以元朗期。
欲撰续释文,此事茫无涯。
先抽尔雅篇,虫鸟苦究推。
削其偏傍加,古是而今非。
广摭郭樊孙,高郑乃其枝。
参军小龃龉,叔重吾纲维。
蹉跎未终成,行役以自携。
侧闻校理君,著此二十稘。
声音训诂闲,质证书易诗。
经经自相勘,所失无毫厘。
徵信汉魏儒,阙疑不自欺。
措言又平准,未肯参军随。
【译文】
平生仰慕两位贤才,不是朋友却像老师。
束修喜好研习经典,常常梦寐以求他们指导。
其一钱少詹,认识我在年少时。
注释古籍挖掘深源,辨析字义寻求依据。
前贤错误地称赞他,说他的学识可以追得上代。
东原真是个天才,听到后我惭愧并怀疑。
一个成为主管校理的长官,时常征召入朝担任要职。
在四库书中删改文字,校对三部《汉书》。
我正在江南漂泊,与京城隔绝如同隔着云泥。
长裙拖着红门,渐渐受到孤陋寡闻的讥讽。
遭遇了好知己,与我一起切磋学问。
我的性情很狂放而钱少詹很傲慢,还有洪君奇很有奇特之处。
他的学问精湛超绝,独自达到了前人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孤舟漂生于河中麻叶之间,白沙裹着黑土进入水里。
千年来枕着经典书籍,自己认为能够与元朗比肩。
想要撰写续《释文》,但这件事情茫无边际。
先选取《尔雅》一书,虫鱼鸟兽苦苦探究其义。
削减其中的旁支和附会,古代的说法而现在并不相同。
广泛搜集郭璞、潘岳等名家作品,高仲宗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参军小有争议,叔重是我的标准和准则。
时间匆匆过去未能完成,在外任官携带行装四处奔走。
侧耳听闻校理先生,著下这部二十卷的《音训》。
讨论声韵训诂很闲暇,考证证明文本没有一点儿差错。
征引汉代和魏代的儒者,对有疑问的处所不自以为是而不欺骗。
说话措辞又平实准确,不肯跟随其他学者随便说话。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邵大防(邵宝)赴京任职的作品。邵大防是明初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目录学家、思想家和诗人,曾历任翰林院修撰、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等职。他博学多才,精通六艺、史传、天文、历数、乐律,兼工诗文词赋,著述甚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尤为突出,尤善诗歌骈文。
首联“平生慕两贤,非友而若师”,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敬仰之情和将之比作老师的谦卑态度。接着,诗人回忆了自己与邵大防相识的经历,两人都是饱学之士,互相尊重,互相学习。
颔联“束修好经籍,往往梦见之”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渴望和追求。诗人希望通过学习经典书籍来提升自己的学问修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邵大防深厚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颈联“其一钱少詹,识我弱冠时”则具体描述了邵大防对自己的影响。诗人回忆起与邵大防初次相识的情景,以及邵大防对自己的影响和帮助。
中间四句“其一钱少詹,识我弱冠时;其二注书抉渊原,辨字求据依;其三前贤谬称许,谓云戴可追;其四东原真天人,我闻恧且疑;其五一为校理君,时徵入天扉;其六点窜四部书,校录三通碑”,则进一步描绘了邵大防对自己的影响及其学术成就。诗人回忆了与邵大防共度的时光,以及邵大防在自己学业上给予的帮助和指导。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邵大防学术成就的敬仰之情。
尾联“其六点窜四部书,校录三通碑”则具体描述了邵大防在自己的学术上所做的工作。诗人通过这一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邵大防学术成就的认可和钦佩。最后两句“长裾曳朱门,渐蒙孤陋讥;遭逢得良友,与我斗识知;汪狂而钱倨,更有洪君奇;其学乃精绝,独到一世希”则进一步描绘了邵大防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的感受。诗人回忆了与邵大防共度的时光,以及邵大防在自己学业上的鼓励和指导。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邵大防学术成就的认可和钦佩。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邵大防性格特点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