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使虚传博望侯,运租高咏几经秋。
诗人星聚行台少,对月同登庾亮楼。

注释:

  1. 槎使:即使者,指李盐政。虚传博望侯:博望侯是指张骞,槎使指的是他像张骞一样去探索。运租:指运输粮食。高咏:高歌。几经秋:经过了好几个秋天。
  2. 诗人: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聚集在行台(官署),也就是诗人们聚集在一起。星聚:指聚集成群,这里用来形容诗人们如繁星般汇聚。行台:指官署。
  3. 对月同登庾亮楼:指诗人和官员们一起登上庾亮楼,对着月光饮酒作诗。庾亮楼在建康(今南京市)的秦淮河畔,当时是文人墨客聚会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李盐政招饮时的一首诗,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的前两句“槎使虚传博望侯,运租高咏几经秋。”中,“槎使”一词出自《汉书·地理志》,意指使者,但在这里更强调的是其作为探索者的身份,象征着诗人如张骞一般,不畏艰难地探寻未知的世界。“运租”则是指承担运输任务。而“高咏”则意味着他们在秋天里吟诵诗歌,表达了他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态度。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和官员们像星星一样聚集在一起,在官署中共同吟诵诗歌,度过了好几个秋天。
    诗的后两句“诗人星聚行台少,对月同登庾亮楼。”中,“诗人星聚”是指诗人像星星一样聚集在官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而“对月同登庾亮楼”则是指官员们与诗人一同登上庾亮楼,欣赏月光下的美景。这里的“庾亮楼”是建康的一处名胜古迹,也是文人墨客聚会的地方。这两句诗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这首诗通过对李盐政招饮时的场景进行描绘,展现了诗人和官员们的团结、友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