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高今古迭生申,当代儒宗有替人。
一卷遗经传似续,三槐奕世晋丝纶。
白云望比天枢贵,乌鸟情通造化仁。
请谥期过还赐谥,非常令典为耆臣。
和胡云坡宫保师纪恩诗元韵 其一
崧高今古迭生申,当代儒宗有替人。
一卷遗经传似续,三槐奕世晋丝纶。
白云望比天枢贵,乌鸟情通造化仁。
请谥期过还赐谥,非常令典为耆臣。
【注释】
崧高:指周代周公旦的封邑在今山东曲阜,因周公曾封于此地而得名。
“一代儒宗”二句:指唐代儒学大师孔颖达。
“一卷遗经”二句:指宋代儒学大师朱熹。朱熹一生著作甚丰,其遗书有《四书章句集注》,是后世学者研治儒家经典的宝贵资料。
“白云”二句:指唐代宰相姚元崇的家族显赫一时。
“请谥”二句:指唐代大臣李绛请求给白居易赐谥。
赏析:
此诗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作者与翰林学士承旨胡云、中书舍人王起同宴集时所作。当时作者任监察御史,胡、王二人任谏议大夫。诗人在席间即兴赋诗,并作序以记其事。全诗八句,内容涉及唐穆宗、宪宗两朝,主要赞颂了两位当朝宰相姚元崇和李绛对国家的贡献。
首联两句点出姚元崇、李绛两人皆为当朝之重臣,且皆出自儒学世家,故称其“儒宗”。颔联两句则分别赞美他们二人的著作成就,如姚元崇的《登科记序》和李绛的《请降制命诏》均为后人研究儒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接着两句写姚元崇一家显贵,但并无骄横之气;李绛虽为宰相,仍谦逊低调,这体现了他高尚的品格。颈联两句赞美李绛为官清廉,能体察民情;而姚元崇却因家学渊源而显得清高。尾联两句则是说李绛请求给白居易赐谥号之事。白居易曾得罪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被赦免,回京任职后,又因为直言进谏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得以赦免,再回京城后被追赠为“太傅”,故称“遗爱”。
整首诗通过对姚元崇和李绛二位宰相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政绩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政治风气的清明和社会风气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