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山里一枝春,瞥见繁花照眼新。
历劫不消香骨格,几生修到玉精神。
年深未必求知已,梦好常疑对古人。
不是隐仙狂道士,空山谁与辟荆榛。

【注释】

六朝:指南朝和东晋,这两个朝代都曾建都于南京(今江苏南京市),所以称这两个朝代为“六朝”。

山里一枝春:指梅花。

瞥见繁花照眼新:指梅枝上盛开的花朵鲜艳夺目,令人眼花缭乱。

历劫不消香骨格:指梅花在历经沧桑后依然保持着它的清香和坚韧的品格。

几生修到玉精神:指梅花经过长时间的修炼,才达到了一种高洁的精神境界。

年深未必求知已:指梅花不需要刻意追求知识,就能展现出它的美丽和魅力。

梦好常疑对古人:指诗人常常梦见与梅花相会,仿佛是在与古人对话。

不是隐仙狂道士:“不是”是“不是”,即“非”的意思;“隐仙”是“隐士”;“狂道士”是“不拘小节、行为狂放的人”。“非”字表示否定,意思是说诗人并不是一个隐士或不拘小节、行为狂放的人。

空山谁与辟荆榛:意为在空无一人的山林中,有哪个能帮我清除荆草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梅诗,诗人以梅花自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首句“六朝山里一枝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同时描绘出梅花在六朝山里独自绽放的景象,暗喻了诗人孤独而又自信的人生态度。

次句“瞥见繁花照眼新”,描绘出一幅梅花盛开、色彩斑斓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这里的“繁花”二字,既形容了梅花的数量之多,又表现了其生机勃勃的状态。

第三句“历劫不消香骨格”,诗人用“历劫”来形容自己历经沧桑的经历,而梅花则以其独特的香骨格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这句诗赞美了梅花的坚强和不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认同。

接下来两句“几生修到玉精神”,诗人用“几生修到”来形容他对梅花的喜爱已经修炼到了极致,而“玉精神”则赋予了梅花以高贵的气质。这两句诗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梅花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年深未必求知已,梦好常疑对古人”,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古人的敬仰。他并不急于求得知识,而是将精力投入到对梅花的研究和领悟之中,这种对知识的追求反而让他更加接近梅花的精神世界。同时,他也常常梦见自己与梅花相会,仿佛是在与古人对话,这进一步体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敬仰。

最后两句“不是隐仙狂道士,空山谁与辟荆榛”,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梅花的不同之处,表达了自己并非隐士或狂道士,而是在空无一人的山林中,用自己的双手去清除荆草,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这一句既表明了诗人的谦逊态度,又展现了他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