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公燕集群贤,曾识灵光尚岿然。
韵字至今留箧底,风流从此散筵前。
思量孤负游山约,不忍重题卜砚篇。
惆怅爱才非昔日,平津阁外几人传。
【注释】
查俭堂:名不详,抚军,官名。
平泉公:即王平泉,字子寿,明人。
灵光:指《周易》。
韵字:指诗韵。
箧底:书箱里。
风流:才学。
重题:重新作诗。
惆怅:失意。
爱才:爱惜人才。
昔日:昨天。
【赏析】
这首诗是王世贞为他的好友查俭堂所作的六哀诗中的第六首。
诗的开头两句:“平泉公燕集群贤,曾识灵光尚岿然。”王世贞的好友查俭堂被贬后,在平泉公宴请时,曾和众人一起讨论《易经》的奥秘。《易经》是群贤共同研究的课题,而《周易》又是群贤共同欣赏的杰作。这里所说的“灵光”就是《周易》,所以查俭堂仍然能够认识它,并认为它是巍然屹立于世的。
第三句:“韵字至今留箧底,风流从此散筵前。”诗人感叹说:如今查俭堂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他所喜爱的《周易》也永远留在书箱里了。《周易》所包含的哲理,将永远流传,直到今天。
第四句:“思量孤负游山约,不忍重题卜砚篇。”“孤负”二字表明,诗人对于与查俭堂共游山水,共谈《周易》的情景还记忆犹新。然而现在诗人却要独自面对这些美好的回忆,不禁感慨万分。
第五句:“惆怅爱才非昔日,平津阁外几人传。”诗人对查俭堂的爱才之情感到十分遗憾。因为现在他只能在平津阁外,远远地听到关于查俭堂的传闻。
最后一句:“平津阁外几人传?”诗人问:究竟还有几个人能够像查俭堂那样有才华?这是诗人对当时文坛现状发出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