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学士本天才,不及相逢把酒杯。
八百孤寒连夜接,千秋四部一言开。
生前题柱心倾寄,死后登堂雪涕来。
他日鸿都闻更奏,好焚邕篆请泉台。

朱竹君学士

翰林学士本天才,不及相逢把酒杯。

八百孤寒连夜接,千秋四部一言开。

生前题柱心倾寄,死后登堂雪涕来。

他日鸿都闻更奏,好焚邕篆请泉台。

注释:

  1. 朱竹君:指唐朝的文学家、书法家朱敬则,他曾任翰林学士,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合称“王杨卢骆”。他的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
  2. 翰林学士: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皇帝的文书工作。
  3. 天才:形容人有很高的智慧和才能。
  4. 不及:比不上,意指自己的才能不如别人。
  5. 把酒杯:意为在饮酒时相互敬酒。
  6. 八百孤寒:形容孤独困苦的人众多。
  7. 千秋四部:形容作品流传久远,影响深远。
  8. 题柱心倾寄:意为将自己的心意寄托在柱子上,表示思念之情。
  9. 死后登堂雪涕来:意为在他人逝世后,自己会因悲痛而流泪。
  10. 鸿都: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代指京城长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的《朱竹君学士哀词》,是一首哀悼好友朱竹君的诗作。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朱竹君深深的怀念和对他的才华无尽的赞美。
    诗人以“翰林学士本天才”开头,表达了对朱竹君才华的赞赏。接着,诗人用“不及相逢把酒杯”表达出诗人对朱竹君才华的敬佩,同时也流露出两人相见恨晚的情感。
    诗人以“八百孤寒连夜接,千秋四部一言开”两句,描绘出朱竹君一生的坎坷和不幸,以及他的才情如何被世人所认可。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朱竹君的深深同情。
    诗人以“生前题柱心倾寄,死后登堂雪涕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朱竹君的思念之情。诗人将朱竹君比作一位忠诚的朋友,在他生前为他写下了许多诗词,死后又为他哭泣。
    诗人以“他日鸿都闻更奏,好焚邕篆请泉台”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朱竹君的无尽怀念,希望能够将他的名字刻在泉台,让他永远留在那里。
    整首诗情感真挚,言辞恳切,既表现了诗人对朱竹君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他的才情和胸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