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华屋已成墟,笑我青山未结庐。
西第颂多惟裹足,南华事僻请焚书。
折腰误欲烦彭泽,长揖终应听本初。
却愧澄清虚志愿,芳兰当路有人锄。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和人生选择的深刻感慨。下面是对每一联的逐句释义:
看人华屋已成墟,笑我青山未结庐。
- 看人:观察、注视他人。
- 华屋已成墟:形容过去的繁华景象已经消失。
- 笑我青山未结庐:以自己的清高自许,认为与世无争(没有像别人一样建起豪华房屋)。
西第颂多惟裹足,南华事僻请焚书。
- 西第:指西方的宫殿或别墅。
- 颂多:赞誉之词多。
- 裹足:比喻因顾虑而不敢行动。
- 南华:指南方的名山,这里可能是指隐逸之地。
- 事僻:事情不常见或不常用。
- 请焚书:请求销毁一些书籍,可能因为某些内容与自己观点不符或被认为不合时宜。
折腰误欲烦彭泽,长揖终应听本初。
- 折腰:低头弯腰,这里指屈从于世俗的压力或诱惑。
- 烦:使烦恼或困扰。
- 彭泽: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隐士,曾任彭泽县令后辞官归隐。
- 长揖:一种礼节,表示恭敬地行礼,但不握手。
- 本初:指原初、根本,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追求的理想主义生活状态。
却愧澄清虚志愿,芳兰当路有人锄。
- 却愧:感到惭愧,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并不现实。
- 澄清:这里可能意味着纯洁无暇,但愿望并不如愿实现。
- 芳兰当路:形容美好事物出现在显眼的地方,可能暗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有人锄:有人去修剪或除去那些阻碍道路的杂草,比喻清除障碍,追求目标。
赏析:
此诗以“感事”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世态人心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华屋与青山、西第与南华、折腰与长揖等意象,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现实压力下依然坚持自己理想的决心。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启示人们在面对现实与理想、妥协与坚持之间需要做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