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诏求言新令甲,监司封事旧章程。
神羊一角犹能触,大鸟三年已不鸣。
方镇尽知民疾苦,书生莫市直声名。
他时揽辔踟躇甚,何策经时答圣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内容为:

丹诏求言新令甲,监司封事旧章程。
神羊一角犹能触,大鸟三年已不鸣。
方镇尽知民疾苦,书生莫市直声名。
他时揽辔踟躇甚,何策经时答圣明。

译文
皇帝下诏要求地方官员上书进言,这已经是新的规定了;而过去的做法则是通过监察官员的封事来传递信息。虽然神羊还有角可以触物,但是一只大鸟已经三年没有飞翔了。如今各地的节度使都知道百姓的疾苦,但书生们却不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免名声受损。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执掌朝纲,一定会深思熟虑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

注释

  • 丹诏:皇帝的诏书。
  • 新令甲:新的法令。
  • 监司:指地方监察官员。
  • 旧章程:过去的规章制度。
  • 神羊一角:比喻有才略的人(神羊)。
  • 大鸟三年:比喻才能出众的人(大鸟)。
  • 方镇:指地方官。
  • 书生:指文人学士。
  • 直声:正直的名声。
  • 揽辔:握住马缰绳,比喻掌握大权。
  • 踌躇:犹豫。
  • 圣明:指英明的君主。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现实和文人的处境。诗人李绅在诗中表达了对皇帝下诏求言的重视,认为这既是新的规定,也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他也指出了过去的做法与现在的差异,并感叹那些有能力的人才可能因为直言不讳而被打压。

他也看到了一些文人学士不愿意直接表达自己意见的现状,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名声受损。他最后表示,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会深思熟虑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回报皇上的知遇之恩。

整首诗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反映了李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