惇史系国故,自唐为相职。
易代乃论定,重臣董其役。
共和政体改,司存异常格。
惟兹笔削权,宾师礼数特。
觥觥尚书公,立朝昔正色。
遗臣领史局,当世重名德。
三馆扩崇规,金匮葺残籍。
考询遍故府,徵采及郡国。
袐简每启縢,献书或出壁。
蒲轮硕儒迎,兰台旧僚辟。
集思萃众长,发凡期精覈。
惟公郑重意,尤严体与则。
光烈三百年,煌煌在方策。
兴废必有徵,诬诞固当辟。
典章犹灿陈,耆彦足矜式。
开端先博蒐,继事归较画。
但虑一善遗,庶存三代直。
铅椠常躬亲,胝沫至日昃。
拭目待汗青,摅诚出忠赤。
况逢度支匮,不惜私钱斥。
纾楚几忘家,报汉惟视力。
伟哉坚贞志,文献寄一脉。
荏苒将十稔,脱稿已山积。
公登大耋年,观成心愈迫。
自来著述家,九十行半百。
条理有始终,微显兼奥赜。
赵次珊馆长八十寿诗四十韵赵次珊,字子静,浙江鄞县人。乾隆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他一生致力于编纂和整理古代文献,对《四库全书》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首诗是对他的寿辰祝寿之作。
译文:
历史记载是国家的重要事务,自古以来都是宰相的职责。
在朝代更迭之时,需要有人来论定是非,重臣董其役负责这一工作。
共和政体改革后,史官的职责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异常格。
只有那些拥有笔削大权的人,才能受到特别的礼遇和尊重。
他是一位威武的尚书公,在朝堂上总是正气凛然。
他曾担任过史局的领导职务,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位有名望和德行的人。
三馆扩大了规模,金匮室修缮了残存的典籍。
他查阅询问过故府中的所有书籍,征采到郡国中的文献资料。
每当打开密封的简牍时,都能看到献书的记录;有时还能从墙壁上发现献书的痕迹。
迎接他的是硕大的车轮,招揽的是兰台旧日的僚属。
聚集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发凡引例以期待精确。
你郑重其事的态度,尤其严格地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
你光烈的业绩三百年不衰,煌煌的事迹仍留在方策之中。
对于兴废之迹,你一定会有所验证;诬蔑不实的言论,当然会遭到你的辟驳。
典章制度仍然灿然陈设在面前,耆彦英杰足以作为楷模。
开始工作时要先广泛搜集资料,继续工作时要遵循比较画的规定。
但恐怕遗漏了一些好的材料,希望保存三代正直的精神。
他亲自用铅椠抄写文章,直到太阳西斜才停止。
拭目以待历史的书写完成,抒发忠诚之心,呈现赤诚之意。
况且正值度支匮乏之时,不惜花费私人钱财来支持。
为缓解楚国的困窘而忘记了家庭,为报答汉朝的信任而竭尽全力。
伟哉坚贞的志向,把文献传承一脉相承。
荏苒之间已经十年过去,脱稿的工作已经堆积如山。
你已经登上了八十岁的高龄,观看成果的心情越来越迫切。
自古以来著述家们,九十岁行半百之事者不乏其人。
他们在写作时条理分明、有序,既显微也深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