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孤松夜,不起虚堂声。
凄从主人心,飙籁含琼鸣。
空涛洗白月,天地呈漻清。
有言不为秋,焉能爽神明。
有文不为金,焉能铿华英。
君子壁四陲,永世刊俗情。
镫光艳红花,波浪沄沄生。
素琴虽未张,可以听和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意,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理解。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注释,最后赏析。
“悄然孤松夜,不起虚堂声”,寂静的夜,孤松不摇动,没有发出一点声响。这一句中“悄然”和“不起”两个词用得很好。“悄然”写出了夜晚的静谧,“不起”写出了松树的挺拔。
“凄从主人心,飙籁含琼鸣”,秋风吹过,带着凄冷,吹动了主人的心声,风声里好像还夹杂着清脆如玉的声音。这里,“凄”指凄凉,“飙”指急驰而过的旋风,也指疾风,“含琼鸣”中的“琼”指的是美玉。
“空涛洗白月,天地呈漻清”,空阔的江涛冲洗着皎洁的月亮,天地间一片澄清明净。这句诗写景非常出色,把江流的壮阔、天空的澄澈、月光的皎洁都写得淋漓尽致。
“有言不为秋,焉能爽神明”,“有言”指诗人自己的话。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观点:如果没有言论(思想),怎能使精神清明呢?这里的“言”是名词,意为言论,“爽神明”即使精神清明。
“有文不为金,焉能铿华英”,如果只有华丽的文字而没有真正的内容,又怎能成为千古传唱的佳作呢?这里的“文”是动词,意为写作。“铿”是形容词,意为响亮,“华英”是指美丽的花朵。
“君子壁四陲,永世刊俗情”,“君子”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人格。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高尚的人像四边有墙壁的屋子一样,永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镫光艳红花,波浪沄沄生”,“镫光”指灯笼的光,此处泛指烛光,“滟滟”形容波光闪烁的样子,“沄沄”形容水波闪动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明亮的灯光照在红色的花瓣上,水波荡漾,闪闪发光。
“素琴虽未张,可以听和平”,“素琴”即普通的琴,“张”是动词,意为打开,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即使没有弹奏乐器,也能听到平和的乐曲。
【答案】
示例一:秋天的夜晚,松树不摇动发出声响,但秋风送来凄冷的声音。诗人用“悄然”和“不起”两个词表现了松树的挺拔;“凄”字表现出了秋夜的凄凉。
示例二:秋天的夜深了,松树依旧不摇晃,没有声音传出,只有一阵寒风吹过,仿佛带走了一切声响。这里的“悄然”“不起”两个词用得非常恰当。
示例三:“凄从主人心,飙籁含琼鸣。”这里的“凄”指凄凉,“飙”(急驰而过的旋风)指疾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秋风吹来带着凄冷之意,好像还夹杂着清脆如玉的声音。
示例四:“空涛洗白月,天地呈漻清。”“空涛”指空阔的水浪,“漻清”指清澈。这一句写景非常出色,把江流的壮阔、天空的澄澈、月光的皎洁都写得淋漓尽致。
示例五:“有言不为秋,焉能爽神明。”这句诗的意思为:只有言论才能使自己的思想清明。这里的“言”是名词,意为言论。
示例六:“有文不为金,焉能铿华英。”“有文”指有文章,“铿”为形容词,意为响亮,“华英”指的是美丽的花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只有文字而没有实际的内容,也不能成为千古传唱的佳作。
示例七:“君子壁四陲”。“君子”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人格。这里的“君子”指品德高尚之人。“壁”是形容词,意为四边有墙壁,这里比喻有围墙的屋子。这里的“四陲”指四周边缘地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高尚的人就像四面有墙的屋子,永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示例八:“镫光艳红花,波浪沄沄生。”“镫光”指明亮的灯光,“滟滟”形容波光闪烁的样子,“沄沄”形容水波闪动的样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明亮的灯火照在红色的花瓣上,水波荡漾,闪闪发光。
示例九:“素琴虽未张,可以听和平。”“素琴”指普通的琴,“张”是动词,意为打开。这一句诗的意思是:即使没有弹奏乐器,也能听到平和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