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屯处处聚流人,百艺争妍各自陈。
携得洋钟才似粟,也能检点九层轮。
戍边之地,处处聚集着流民,各种技艺争奇斗艳。
携带的洋钟才只有小米大,也能检查校正九层轮。
戍屯处处聚流人,百艺争妍各自陈。
携得洋钟才似粟,也能检点九层轮。
戍边之地,处处聚集着流民,各种技艺争奇斗艳。
携带的洋钟才只有小米大,也能检查校正九层轮。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和主旨;然后逐句梳理,逐一分析诗句的含义,并结合注释、手法等赏析其表达效果;最后指出诗歌的亮点,注意不要遗漏。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这实际上就是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此题需要抓住关键词“斑斓五色遍身花”中的“斑斓”,这是比喻的手法
红笠乌衫担侧挑,苹婆杏子绿蒲桃。 谁知只重中原味,榛栗楂梨价最高。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 - 红笠乌衫:描述穿着,强调了服饰的颜色和风格;"红笠"可能是指头戴红色的帽子,象征着某种身份或职业特征;"乌衫"指的是黑色或深色调的上衣,这种搭配在当时可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 担侧挑:动作描写,描绘了一种劳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亲自承担起生活重担的形象,体现了诗人的勤劳与坚韧。 -
【注释】 富春:在今浙江西部。严陵:指严陵江,在今浙江桐庐西南。山水甚佳:指严陵江两岸景色秀丽、风景优美。 其一:第一首。迎:迎接。才出杭州眼便明:才从杭州出发,一眼望去,两岸的山峦就映入眼帘了。 两岸:指富春江两岸,蒙蒙:形容水色迷蒙不清。空翠合:形容江上雾气迷蒙,与青山相接。琉璃镜里一帆行:像一面明镜一样清澈见底的江面上游了一叶扁舟。 译文 沿山有无数好山迎接,才从杭州出发,一眼望去
乌鲁木齐之珍品 凯渡河鱼八尺长,分明风味似鲟鳇。 西秦只解红羊鲊,特乞仓公制脍方。 注释:凯渡河鱼,体型巨大,八尺长,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仿佛是鲟鳇鱼。在西秦之地,人们只会制作红羊鲊,这是一道非常著名的美食,而仓公则是一位擅长烹饪的大师,他制作的脍,味道绝佳。 赏析:这首诗是清朝纪昀的作品《乌鲁木齐杂诗》中的第三篇,诗人以饱满的感情赞美了乌鲁木齐的特色物产——凯渡河鱼
注释:乌鲁木齐的特产,其二是“夜深宝气满山头,玛纳斯南半紫镠。 两载惊心驰羽檄,春冰消后似防秋。”意思是:夜晚时分,山上的宝气弥漫如云,玛纳斯县南半部的紫红色土地熠熠生辉。两年来,我日夜忧虑、心神不宁,奔走于文书之中。春天冰雪消融后,仿佛进入了秋季,草木凋零。 赏析:此诗描写了作者在新疆工作期间的生活状态和感受。首句描绘了新疆夜晚的美景,山头上弥漫着宝气,玛纳斯县南半部的土地熠熠生辉
注释:东陵子母瓜是一种在新疆种植的瓜果,伊州是新疆的一个地名,顾渚茶产于浙江湖州。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新疆的特产,表达了作者对新疆特产的喜爱之情。首句“种出东陵子母瓜”表明新疆的特产就是这种瓜类。次句“伊州佳种莫相夸”,意在表达新疆的瓜果不逊于其他地方的优良品种。第三句“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顾渚茶”,描绘了新疆瓜果的特点,它们与北方的冷饮、南方的温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句释义: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七 收麦初完收谷忙,三春却不入官仓。 可怜粒粒珍珠滑,人道多输饼饵香。 译文: 乌鲁木齐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丰富多样,其中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春天刚过,农民们忙于收获小麦,而到了秋天,又忙着收割玉米。然而,这些丰收的粮食却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进入官府的粮仓。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运输不便,或者是官府的贪腐等。尽管如此,我们仍应该珍惜这些粮食
【注释】 凿破云根石窦开:形容煤窑的洞口。凿开云层的根部,石窦自然开启。 朝朝煤户到城来:每天有煤矿工人上山。 北山更比西山好:北方的煤矿质量要比西部的好。 须辨寒炉一夜灰:要分辨出那一夜烧出的煤炭是白灰还是黑灰。 【赏析】 这首诗写乌鲁木齐的煤矿,表现了诗人对新疆人民艰苦劳动、生活状况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诗人的自豪感。诗中运用“煤户”、“朝朝”、“须辨”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矿工们辛勤劳作的场景
注释: - 澄彻戎盐出水涯:形容新疆产的盐质地纯净,晶莹剔透,如同从水中捞出来一样。 - 分明青玉净无瑕:形容新疆产的青玉质地纯净,没有瑕疵。 - 犹嫌不及交河产:意思是说虽然已经很好了,但还觉得比不上其他地方产的。 - 一色轻红似杏花:形容新疆产的石榴皮色泽艳丽,像杏花一样鲜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新疆特产的诗歌,通过对新疆特产的描绘,展现了新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
【注释】 1. 乌鲁木齐: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 杂诗之物产:写新疆的特产。3. 温泉东畔:指新疆天山以南的喀拉峻一带,因有温泉而得名。4. 火荧荧:指温泉水。5. 扑面(pūmǎn铺慢):形容风势很猛烈。6. 铁气腥:形容风的威力很大。7. 红炉:用炭火炼丹的炉子。8. 十分才剩一分零:指炼丹的成功率很低。9. 零:指剩下的部分很少。 【赏析】
【注释】乌鲁木齐:地名。巴亚,即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桔槔,古代一种提水工具,用绳索系于木桩上,通过杠杆原理提水。 【赏析】此诗描写新疆巴亚地区春天的农事活动,诗人以“桔槔”为线索展开想象和联想,写出了一幅生动活泼的新疆春耕图。 首句写巴亚翻翻数寸零,意思是巴亚的牧民在牧场上忙碌地放牧。“巴亚”是维吾尔族语,意为“山野”。第二句写桔槔到手不曾停,意思是说牧民们把从山上打到的水拿到水车旁来提水
万里携家出塞行,男婚女嫁总边城。 多年无复还乡梦,官府犹题旧里名。 注释:带着全家离开家乡到边疆去,男的结婚女的出嫁都在边城。多年来没有再回到家乡的梦,官府还在给原来的里名写上“旧”字。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无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诗中提到的“万里携家出塞行”,意味着作者带着家人离开了家乡,前往边疆生活。而“男婚女嫁总边城”,则描绘了边疆地区的生活景象
诗句解释: - 十里春筹:指春天时,人们用柳条编成的篮子来插秧。 - 雪化泥:冰雪融化后渗入泥土中。 - 不须分垄:不需要分开土地,因为泥土已经湿润。 - 不须畦:不需要划分田块,因为泥土已经湿润且平整。 - 珠玑:这里指新种的秧苗。 - 信手:随意,自然地。 - 纷纷落:秧苗自然生长,无需人为干预。 - 一样新秧:新栽的秧苗与旧有的秧苗相比,虽然同样嫩绿,但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 出水齐
【注释】 到处:到处是。歌楼:指妓院的歌台。塞垣:边塞的城墙。擅:占尽,独享。军邮:军队的文书和信函。官牒:官府的公文。游人:游览的人。不忆家:不思念家乡。家:家乡。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乌鲁木齐游览时的感受。 首联先写乌鲁木齐的繁华:“到处歌楼到处花,塞垣此地擅繁华。”诗人来到乌鲁木齐后,发现这里的城市繁华热闹,到处都是歌楼和鲜花,真是“塞垣之地”所独有的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割尽黄云五月初:形容五月的天气炎热,农民们忙着割麦子。 2. 喧阗满市拥柴车:市场上到处都是搬运柴火的车,说明这个时候正值农忙季节,人们忙于收获。 3. 谁知十斛新收麦:不知道有多少车新收割的麦子。 4. 才换青蚨两贯余:用新收到的钱换了一些青蚨(古代一种货币),两贯有余。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译文和赏析: 《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其二: 割尽黄云五月初
注释: 界画棋枰绿几层,一年一度换新塍。 - "界画" 指的是用界笔勾勒的精细图案,这里指棋盘上的格子;"棋枰" 是指象棋盘,"绿几层" 则是指绿色的棋子。"担粪从来不谢能" 是说林逋(字和靖)从不拒绝承担挑粪的工作。 风流都似林和靖,担粪从来谢不能。 - “风流” 指的是林逋的诗才;“林和靖” 则是林逋的字。“担粪” 则是指林逋曾经做过的一个工作,就是挑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